2025年4月29日,河北邯郸迎来了几个特殊的客人——国家一级演员毕彦君与老戏骨斯琴高娃。这对曾在经典剧作《大宅门》中饰演"白二爷"和"二奶奶"的老搭档,此次应邯郸市国防动员办公室邀请前来采风调研。
然而当媒体曝光毕彦君的最新照片时,网友们的反应却出人意料——这位曾经风度翩翩的"白二爷",如今已是满头白发、胡子拉碴,身体佝偻,变化之大令人不敢相认。
昔日"白二爷"如今判若两人
照片中的毕彦君穿着朴素低调,红色外套搭配格子衬衫,完全看不出明星光环,活脱脱一位邻家老爷爷的形象。最引人注目的是他那一头花白的头发和同样花白的胡须,与记忆中那个精神矍铄的"白二爷"形成鲜明对比。
网友们的反应颇为激烈:"妈呀,这确定是毕彦君吗?怎么老成这样了?"、"今昔对比照片的变化太大了,真是一点儿都不敢认了啊!"更令人意外的是,虽然斯琴高娃比毕彦君还大6岁,但在无美颜的镜头下,69岁的毕彦君看起来比75岁的斯琴高娃更为苍老。
据现场目击者描述,毕彦君此行非常照顾腿脚不便的斯琴高娃,下电梯时还暖心搀扶,展现了老一辈艺术家之间纯粹的情谊。两人到达丛台迎宾馆后,当地领导为他们准备了隆重的欢迎仪式。这让人不禁想起二十多年前,他们在《大宅门》中塑造的那对令人难忘的夫妻形象。
从鞍山话剧团到国家一级演员
毕彦君的艺术生涯始于1972年,17岁的他被辽宁省鞍山市话剧团录取。从实习演员到群众演员,再到正式演员,毕彦君一步步走来,最终成为话剧团的台柱子。七年后,14岁的陈晓旭也加入了这个剧团,担任报幕员,两人由此相识。
毕彦君在话剧团的才华有目共睹,是团里未婚男青年中的佼佼者。面对领导同事的催婚,他总是以"我在等我的小女孩长大"婉拒,而这个"小女孩"正是陈晓旭。这句话让陈晓旭"一听倾心",两人渐生情愫。
1983年,毕彦君在报纸上看到《红楼梦》剧组全国选拔演员的消息,立即鼓励陈晓旭报名。起初陈晓旭胆怯退缩,但在毕彦君的激将法下,她最终写了一封自荐信并附上照片,照片背面是她14岁时发表的诗作《我是一朵柳絮》。
令人意外的是,仅一周后陈晓旭就收到了导演王扶林的面试邀请,并最终成功塑造了经典的"林黛玉"形象。
与此同时,毕彦君选择进入上海戏剧学院干部进修班深造。毕业后,他回到鞍山话剧团工作,1986年出演首部电影《直奉大战》,正式进入演艺圈,但该片反响平平。而此时的陈晓旭因"林黛玉"一角名声大噪,两人的事业轨迹开始出现差异。
与陈晓旭的爱情故事
1988年,相识8年的毕彦君与陈晓旭步入婚姻殿堂。婚后,毕彦君离开鞍山话剧团前往北京发展,两人终于团聚。但这段看似美满的婚姻却在短短两年后走向终结。
问题出在两人性格的差异上。陈晓旭因"林黛玉"一角太过成功,导致戏路受限,陷入事业迷茫期。这使她变得敏感多虑,常为小事生闷气。
而毕彦君则认为这些小事无关紧要,不必大动肝火。陈晓旭在生活中也如林黛玉般敏感挑剔,毕彦君每天都要像猜谜一样揣摩她的心思。
最终,毕彦君爆发了。1990年,两人选择离婚,结束了这段从青梅竹马开始的十年感情。
离婚后,毕彦君住进了北京西单的大杂院,过着简单的生活。邻里关系温暖,常有人给他送家常便饭。这段经历让他爱上了北京的胡同文化,也为他后来塑造老北京角色奠定了基础。
大器晚成的"父亲专业户"
离婚后的毕彦君将全部精力投入演艺事业。他先是出演了《天桥梦》中的晚清遗老贾阿哥,随后又在《混在北京》《小井胡同》等讲述老北京生活的剧中磨练演技。
正是这几部戏的成功,为他赢得了《大宅门》中"白二爷"的角色。这部被誉为"国剧经典"的作品由郭宝昌导演自编自导,众多著名导演客串,连姜文都专门出演了一个只有几句台词的角色。
毕彦君饰演的"白二爷"虽然不是核心角色,却是一个重要的灵魂人物——主人公白景琦的父亲。
《大宅门》之后,毕彦君成为了"父亲专业户":在《玉观音》和《奋斗》中两次饰演佟大为的父亲;在《傻春》中饰演赵素春的父亲赵宇初;在《再回首》中饰演罗广平。五十多岁的他终于大器晚成,成为国家一级演员。
毕彦君为人极为低调,从不参加综艺节目和访谈,也不出席商务活动或代言产品。即使做宣传,他也总是站在旁边,把好位置让给别人。据《再回首》剧组人员回忆,他们想找一张毕彦君的单人剧照都费了很大功夫。
低调做人,认真演戏
毕彦君的第二任妻子是一名设计师,两人育有一个儿子。他对私生活严格保密,从未让妻儿在镜头前露面。
2021年,他在《觉醒年代》中成功塑造了学者"辜鸿铭"的形象,再次证明了自己的演技实力。但更多时候,这位老戏骨选择低调生活,不拍戏时摆弄花草,也会为儿子读书上学的问题发愁。
正如他自己所说:"演员不能总拿自己当精神贵族,其实自己的经历很悠闲,演得都是别人的生活。如果没有别人的作品抬你,其实你什么都不是。
所以应该感恩,而不是高高在上。"这种谦逊务实的态度,或许正是这位老艺术家能够塑造那么多深入人心的角色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