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克州零距离
在第六届西部民歌惠民展演暨2025年四川兴文苗族花山节的璀璨舞台上,当中国西极——新疆克州的艺术家们怀抱库姆孜等特色乐器奏响旋律,帕米尔高原的千年回响,激荡起震撼人心的情感共鸣。作为新疆唯一的参赛代表,克州文化馆精心选送的《天门之恋》,在全国40个优秀作品中凭借卓越表现脱颖而出,一举摘得最佳作品奖。这场跨越近4000公里的地域文化交流互鉴背后,不仅是克州各族儿女吸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推动民族特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也是民族特色文化在舞台上的精彩亮相,更是新时代非遗传承创新发展的有力见证。
“我深知这不仅是一场比赛,更是将克州民族特色文化推向广阔天地、让克州走向外界的宝贵契机。”克州文化馆工作人员兼《天门之恋》导演热衣木江·艾沙回忆道,接到参赛任务后,克州文化馆即刻联动各县(市)乡镇,第一时间邀请民间艺人,紧锣密鼓地启动了演出筹备工作。
演出团队面临的首要挑战便是演出曲目的选择——作品既要具备艺术价值,又要深度融合克州独特的地理风貌与人文风情。经过团队成员的反复研讨与精心筛选,《天门之恋》最终脱颖而出。这部作品以悠扬恢弘的旋律勾勒出雪山巍峨、雄鹰翱翔的壮丽景象,并通过层层递进的情感表达,生动诠释了帕米尔高原的壮美辽阔与各族人民间的深情厚谊。
有了优质的演出曲目,表演形式的创新与呈现同样关键。创作团队深入挖掘克州音乐资源宝库,精心选取库姆孜、奥孜库姆孜、阿萨巴萨、斯布孜格等传统民族乐器融入表演。这些承载着千年音乐记忆的乐器,以最原汁原味的演奏方式,为《天门之恋》注入鲜活的民族文化生命力。
值得一提的是,这件在第六届西部民歌惠民展演舞台上惊艳四座的作品,演出团队仅耗时两天进行排练,便凭借对民族乐器的精湛驾驭和成员间的默契配合,将作品演绎得行云流水。据热衣木江·艾沙回忆,演出过程中评委们难以置信这是现场乐器弹唱的效果,特意俯身贴近音响仔细聆听许久,待确认后纷纷对这场演出给予了极高赞誉。
克州文化馆馆长玛纳斯·吐尔地别克表示:“这次演出的成功令人振奋!克州本就是一片孕育艺术文化的沃土,民间艺人凭借代代相传的精湛技艺,为全国观众呈现了一场场直击心灵的表演。近年来,克州始终将对民间艺人的发掘与培养作为非遗传承的重中之重,从搭建展示平台到政策扶持,从人才培养到资源整合,每一步都凝聚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赓续的重视。”
参与演出的阿图什市哈拉峻乡民间艺人斯尔哈克·阿布地激动地说:“能带着家乡的乐器和故事登上全国舞台,我感到无比自豪!克州对民间艺人的发掘与培养工作,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还帮助我们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让更多人了解克州、爱上克州。这次《天门之恋》的成功,既是我们对家乡人民的深情告白,也是对支持者的最好回应。”
近年来,克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深化文化传承发展工作,越来越多的民间艺术走向大众视野。记者从克州文化馆获悉,在“打起手鼓唱起歌”首届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中,阿图什市文化馆和乌恰县文化馆精心选送的三个节目均获评优秀节目,使克州在全疆各地(州、市)中脱颖而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这些成绩既是对克州民间艺术传承发展成果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工作的鞭策与激励。民间艺人作为民族特色文化的“活态传承者”,承载着最鲜活的文化基因和最深厚的情感记忆。如何进一步激发民间艺术的生命力,已成为推动克州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课题。
玛纳斯·吐尔地别克介绍:“我们精心策划了‘四季欢歌 星耀克州’庆祝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群众文化艺术大赛。这项赛事不仅是竞技的舞台,更是汇聚民间艺术人才的平台。希望通过比赛挖掘更多藏于民间的艺术瑰宝和优秀艺人,同时重点选拔培养青少年传承人,为民间艺术注入青春活力与创新力量,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从舞台上的惊艳绽放,到背后的匠心打磨;从对传统艺术的坚守传承,到面向未来的创新探索,克州文化事业发展的每一步都坚实有力。在文化传承的道路上,克州将始终以坚定的步伐守护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让古老的艺术在新时代绽放出全新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