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第一个与美国谈判就能取得先机,结果不但没有等来糖吃,反而成了“杀鸡儆猴”的示范。
本月16号,日本贸易谈判代表、经济再生大臣赤泽亮正访问美国华盛顿,与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和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进行关税谈判。
此次谈判,美国向日本一口气提了三个条件,压根就没聊关税问题。
这三个条件分别是:
一,承担驻日美军更多费用;
二,让美国汽车在日本销售;
三,平衡贸易逆差,并采取更多措施加强日元对美元汇率。
压根就没谈降税的事。
于是,美日关税第一轮谈判结束之后(4月22日至25日),日本公明党党首就带着石破茂的亲笔信访华了。
日本会作出这一选择,其实也并不意外。
中日经贸合作紧密,2024年,日本对美出口21.3万亿日元,对华出口则是18.9万亿日元,二者相差并不大。
只要有利可图,那都是亲娘。
客观来看,中日这次谈的还算不错。
值得一提的是,访华刚结束,石破茂于就开始对越南和菲律宾展开为期四天的访问。(从4月27号开始)
紧接着日本自民党干事长80岁老将森山裕出山,率领日中友好议员代表团抵华,对中国进行访问。
我们捋一下,从日本公民党党首齐藤铁夫再到自民党森山裕,短短一周时间,日本就换了两批人员访华,这说明了什么?
当然是对华关系的重视,而且不是一般重视。
开头我们也提到,日本是第一个和美国谈判的国家。
对此,日方作出了让步,准备大量进口美国大米和牛肉。
然而,日本本就是美国牛肉第二大出口市场,就算增加进口,还能加多少?
而且,日本社会已经是深度老龄化,消费需求比特朗普政府想象的还低,就算东京当局对美屈服,其市场也无法消化太多美国产品。
所以,日本还能坚持多久?
这没人知道,但也要做好谈崩的准备。
所以,中国就成为了备用选项,一旦与美国谈判失败,将着重发展对华贸易。
而接二连三的的日本官员访华,从外交角度来看,石破茂这是在告诉中国,美日是美日,中日是中日,中日关系并不会受到美日关系影响,也算是对华的一种承诺。
有人说日本这是又在口嗨,事实并非如此,石破茂的务实态度还是值得肯定。
因为就在前几天,鉴于中日贸易关系的重要性,日本计划抵制美国将其纳入一个所谓“反华经济同盟”的任何企图。
日方官员也表示,日本不愿因美方施压而削弱自身对华经贸联系。
因为中国不仅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其商品与原材料的重要来源国。
此外,日本已多次向中方表示,在芯片相关出口及半导体限制问题上,日方立场与美国并不完全一致。
这也就能说通,如果日本与中美两国的贸易都出现下滑,这对日本而言会非常非常糟糕。
必须抓住可靠的一方。
不过,也有另一种分析是,日本近来的举动,某种程度上是在为与美国的关税商谈积累筹码。
在美国的战略视野里,日本一直是亲密盟友,而中国则被视为“最大的威胁”。
当美国发现自己的盟友与威胁越走越近时,自然急于将盟友拉回自己的阵营。
美国会采取什么手段来劝说日本“回心转意”呢?
关税谈判很可能就是美国手中的一张重要牌。
日本清楚这一点,所以在中美之间小心翼翼地寻找平衡。
如此看来,可能性也非常高。
最后也有人问,既然日本频频对华示好,为什么关键时刻石破茂去了越南和菲律宾?
这是几个意思?
经分析,对于日本首相石破茂的举动,他的目的可能有两个。
先说第一个,菲律宾作为美国在东南亚反华战略中的“支点”国家,近期与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摩擦不断。
石破茂此时访问菲律宾,不仅是表达对菲方的支持,更可能与美军高层进行会晤,进一步推动美日及日菲军事合作。
同样,石破茂访问越南也颇有深意。
不久前中方高层访越并达成多项共识,在此背景下,石破茂的越南之行似乎是为美国拉拢越南做铺垫工作。
通过这两国的访问,石破茂一方面向美国展示"诚意",希望在即将到来的美日关税谈判中获得美方的宽容与理解。
然而,石破茂的外交举动并非单纯为讨好美国。
从他向中方递出第一封亲笔信开始,石破茂就一直表达访华的意愿,特别是在美日第一轮关税谈判后又送出第二封亲笔信重申这一意向。
因此,他此时访问菲越两国,也可能是在为未来与中国的谈判积累筹码,为日本创造更有利的外交空间。
可以说,夹在中美之间,石破茂很难办。
本期内容到这里就要结束了。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在某些方面观点与本文不一致是正常的。
大家要文明交流,互相赋能。
感谢理解。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