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4日凌晨五点,陕西秦公陵园安保人员老陈巡查到6号陵区,意外发现了有些新翻的黄土堆,竟把半人高的麦子压得东倒西歪,立刻把此事告知了公安局的对口负责人方正。

方正获知消息,迅速赶往现场查看情况,很快发现六号陵园出现了一个盗洞口。



这个洞口直径大约40厘米,黑黢黢的洞底像只睁大的眼睛,往上泛着土腥味和麦秆折断的青气。

方正拿出手电筒往下照,那洞口深得跟一眼井似的,根本看不见底。

老陈有些着急,站在旁边催促:“咱们得赶紧想办法下去看看,别给盗墓贼把老祖宗的东西给摸走了。”

方正制止了老陈的鲁莽:“啥也别说了,当务之急是赶紧汇报给文物局,让他们来协助咱们破案!”

陕西宝鸡文物局临时调了老周前来勘查。他用绳子系在身上,坠着标尺下了盗洞,一直往下探。

方正负责攥着安全绳,手心里全是汗水,看着标尺一点点放下去,直到第19.6米时才突然绷直。天呐,这相当于六七层楼的高度了。

不久,身材瘦小的老周被大家拉了上来,工作服全被冷汗浸透,只见他大口呼吸着新鲜空气,说话都不利索了:“这洞底下是黄肠题凑,整整齐齐码着,盗洞刚好打到椁室顶上,我看见上面的锯痕还是新的,万幸椁室没被打开,文物没有被盗。”

这“黄肠题凑”是秦汉时期一种最尊贵的葬制,只有帝王及其特别宠爱的妻妾才可以使用,指的就是陵寝椁室,四周用柏木堆垒成的框形结构,这意味着墓主人至少是秦国国君。



临时勘查组搜寻了洞口周围,在北侧捡到5个皱巴巴的卫生纸团、1节南孚5号电池、1枚蓝色骄子烟蒂,还捡到了两片印着“时尚之选”的牛皮纸碎片,看上去像是肉夹馍之类食物的包装纸。

通常来说,盗墓贼要做这样一起大案子,需要多次踩点,趁月黑风高,进行多次挖掘才能成功。

不过,6号陵园这一伙盗贼看上去非常有经验,并未在现场留下太多的证据,这给破案增添了很大的难度。

陕西宝鸡市公安局马上成立了专案组,通过现场收集的物品、脚印等相关证据,初步判断这是一个5、6人的盗墓团伙干的。

老周被请到专案组,描述所看见的洞内情况:“这个盗洞上半截有铲锹印,3米往下洞壁光滑得像抹了油一样,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

技术员老李举着现场照片,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如果是人工挖的话,不可能这么规整,应该是爆破造成的。”

爆破专家老吴听了,点头赞成:“常规爆破会有大量碎土,现场只有表层3米有翻动痕迹,下面的土全被挤压到两侧了,这是挤压式爆破技术,药量得精确控制到克级,一般人玩不转。”



专案组讨论了半天,最后还是决定大家分头行动,先去周边地区排查。

方正原来是公安局刑侦支队学计算机的“技术兵”,后来阴差阳错地被调去了文物办侦破盗墓类案件,自然成为了专案组的骨干人员。

老队长王建国拿着一摞文件,放在方正的办公桌上:“小方,你年轻,眼睛尖,先去把周边四个村的前科人员重新筛选一遍。”

方正点头答应,此后跟着社区民警差点跑断了腿,从南指挥村到石家营都排查了一遍,凡是有文物修复经验的、开过古玩店的等相关人员,全部都列上清单,结果无异于大海捞针。

这天,方正和民警小龙去调查“肉夹馍包装纸”的出处,终于在火车站旁边的流动三轮车上,看到了同款纸袋。

那个卖肉夹馍的大爷眯着眼,挠着头想了半天才回答:“大概在5月底那几天,见过几个人,操着河南口音,买完肉夹馍蹲在树底下吃,扔得满地都是纸,我怕环卫找我麻烦,还帮他们捡了几张。”

方正连忙追问:“他们都长啥模样?脸上长胡子吗?有什么黑痣或其它重要特征没?”

话还未说完,大爷摆摆手,直接就插话打断了方正:“当时天黑乎乎的,谁记得清,也没有放心上。”



方正有些无奈,又问了些线索,这才告别了大爷跟着小龙继续走。

到了农贸市场门口,方正突然被老周从后面拽住了手:“有人要见你,是一个懂爆破的师傅。”

那个师傅蹲在巷口电线杆下,皮肤黑得像晒透的牛皮,左袖管空荡荡地垂在身侧。

方正拿出几张盗洞照片,递给他观察分析。师傅接过照片扫了几眼,随即说道:“这就是挤压式爆破,河南三门峡那边的老把式爱用。就是先打10厘米探洞,炸药填到离地面2米,雷管一响,土往两边挤,刚好够一个人下去洞里面……这帮人敢动秦公陵园,胆子这么大,要么本地有内鬼,要么来过不止一回。”

“刚才您说是河南人,怎么确定的来着?说详细点”。方正飞快打开笔记记录下来,继续追问。



师傅抬起头,扯了扯嘴角:“2000年安阳殷墟被盗,就是这种手法。后来那帮人死的死,抓的抓,散的散,多数回了三门峡。”

临走前,师傅塞给方正一张纸条,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三门峡爆破队 老刀”,随后转身离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