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原标题:拼搏奋斗 昂扬奋进(引题)
听一线劳动者讲述笃志卓越的故事(主题)
汗水润泽梦想,奋斗成就人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牵挂劳动者,关心关怀劳动者,让广大劳动者倍感振奋。
光明日报特邀四位一线劳动者,重温总书记的深情寄语,讲述他们牢记嘱托、躬身实干,用勤劳双手书写“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奋斗故事。
史薇薇绘
“让‘手撕钢’再薄一点”
讲述人:山西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工程师 廖席
廖席
有这么一种不锈钢产品,厚度仅有0.02毫米,用双手便可撕开,却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高精尖端设备制造行业,这便是“手撕钢”。
回忆过去,“手撕钢”因工艺控制难度大,长期被外国垄断,我国只能依赖进口。“中国制造要强起来,必须靠自己努力,不能让别人‘卡脖子’。”凭借这股信念,2016年,我带领团队开始负责“手撕钢”工艺研发。
摸着石头过河,跌跤如家常便饭。轧制,是研发“手撕钢”的首道工序,要将钢材像“擀面皮”一样由厚“擀”薄。还记得光在这道工序上,团队就经历了700多次失败。但大家总说,面对失败也不要有别的想法,干就行了!
2018年6月,在团队不懈努力下,第一批厚度0.02毫米、宽度600毫米的宽幅软态“手撕钢”完美下线,太钢成为全球唯一可批量生产宽幅超薄不锈钢精密箔材的企业。那一刻,我激动地对大家说,国家有了自己的“手撕钢”!
我还记得2020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考察调研时,饶有兴致地观看了厚度仅有0.02毫米的不锈钢箔材“手撕钢”产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品和技术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本。希望企业在科技创新上再接再厉、勇攀高峰,在支撑先进制造业发展方面迈出新的更大步伐。
这些年,我们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不断取得新突破:2020年8月,宽600毫米、厚0.015毫米的“手撕钢”亮相;2021年,0.07毫米超平不锈钢精密带材和无纹理表面不锈精密带钢两项产品全球首发;2023年,掩膜板用膨胀合金、光刻机用耐蚀合金高端新材料全球首发……
目前,国产“手撕钢”已拥有4大类20多个品种的系列产品,并获得30多项不锈钢核心专利。但我深知,创新工作绝不能满足于现状,否则必将被时代所淘汰。如今,我正带领团队向着“手撕钢”0.01毫米的极限不断冲击,研发之路,创新不止,我将保持奋斗姿态,为中国实现全球钢铁及先进材料引领者的愿景不断贡献青春力量。
(光明日报记者任欢采访整理)
“用爱浇灌每一朵花开”
讲述人:江西省芦溪县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 刘小清
刘小清
曾经,我问过自己,如何让每一朵特殊的花儿尽情绽放?通过20多年特殊教育的时光,我坚定了一个理念——爱是育人良方,只有爱得深,才能教得好。
2024年的教师节让我终生难忘。全国教育大会前,作为参加庆祝第四十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活动代表,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了我们,同我们热情握手。那一刻,我更加坚定了用爱浇灌特殊教育、用心守护特殊孩子成长的信念。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
之后,我始终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牢记于心,将责任化作具体行动。我心里明白,乐教爱生、甘于奉献,是我们每个特教老师肩上无可推卸的责任。
为了让特殊孩子们更好理解发音、开口说话,我反复引导他们用手触摸我的喉咙和腹部,体会声带的颤动与气流的细微变化;带着他们对着镜子,一点点练习口形,校正发音吐字……这样的动作,日复一日,不知重复了多少遍。即使我常常口干舌燥、喉咙红肿,但只要他们有了一点点进步,我就感到所有的辛劳变得甘甜。
爱之深,思之远。这段时间,我也在思考如何让特殊孩子们拥有一技之长。为此,我探索特色教育办学路径,开设了美术、烘焙等特色课程,创新特殊儿童“教康一体化”美术教育实践模式。从课程内容到形式,从工具到方法,一项项进行研究、讨论、实践,把传统的绘画课变为大美术教育,让孩子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得到绽放。他们的美术作品在国家、省、市、县各类比赛中累计获得200余项奖项。如今,学校已有10余名学生凭借美术、体育等特长考入高中、大学,走向更广阔的人生舞台。
以爱滋养孩子,孩子也用爱回赠。我的抽屉里,始终珍藏着一双黑色高跟鞋,这是多年前一位学生毕业后,用自己第一个月的工资买给我的礼物,还夹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刘小青老师:一份礼给送你的鞋子,我是李芬芬”。这个句子,虽然写错了我的名字,语序又有些颠倒,但在我眼中却是最美丽的文字。
未来,我将继续深化“教康一体化”美术教育实践模式的探索,开发更多适合学生就业的职业技能课程等。我愿用自己全部的爱与努力,为特殊儿童托举起更温暖、更有尊严的人生。
(光明日报记者杨桐彤采访整理)
“在专业领域对自己‘斤斤计较’”
讲述人: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车体分厂电焊工 孙景南
孙景南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的工作态度,我想应是“斤斤计较”。焊接,看似只是简单地将两个部分连接在一起,实则每一道焊缝,都是对标准与技艺的极致较量,直接关系着列车的行驶安全。作为焊工,必须“锱铢必较”、毫不懈怠,才能守护一趟趟列车飞驰于大地。
2024年全国两会江苏代表团审议现场,与习近平总书记面对面时,我在发言中谈到了自己对大国工匠的理解:“何为‘匠’?就是在专业领域中对自己‘斤斤计较’,历经磨砺方能实现突破。”
总书记指出:“交通行业一步一步往前,走在国际的前头,这里面很重要的就是工匠,光图纸设计得好还不行,最后要落实到焊工手里,‘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
这让我感触颇深。现如今科技日新月异,工匠之心尤显可贵。不论从事什么行业,都需要我们以“斤斤计较”的态度与心无旁骛的实干,为国家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还记得在复兴号CR300AF型动车组研制过程中,铝合金车体关键部件的组焊工作出现波折。因铝合金材质的特殊性,焊接最多允许返工两次,而当时已进行过一次返工,再失败就意味着只能报废。任务交到了我的手中,我带队反复研判,一层一层手工刨削焊缝,经过多次论证,终于找到突破口,通过调整焊接坡口几何形状及尺寸参数后,成功完成了焊接。那一刻,我更加深刻体会到,难点、堵点、卡点常常也是突破点,与自己多较劲才能不断练就过硬本领,在突破中拓展新路。
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把职业教育发展好,要树立工匠精神,把他们的待遇条件保障好。要把第一线的大国工匠一批批培养出来,他们是顶梁柱。”
我始终将这些话语牢记于心。这些年,我带领团队完成了多项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培养了一批批高技能人才,我的3名徒弟在中车2024年职业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斩获“中车技术标兵”“中车技术能手”等荣誉。在传授技术与经验的同时,我也常叮嘱他们:每一道焊缝,既是作品,也是使命。唯有细致入微,才能不负这手中的光亮与温度。
今后,我将继续立足岗位建功立业,依托现有的劳模工匠、大师工作室平台,培养更多能工巧匠,用精湛的技艺制造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轨道交通车辆产品。
(光明日报记者杨桐彤采访整理)
“尽心当好‘勤劳的小蜜蜂’”
讲述人:北京顺丰速运有限公司陶然片区福州馆业务部快递员 刘阔
刘阔
2017年,27岁的我离开河北老家,来到首都北京,成为一名在胡同里穿行的快递员。工作至今,我越发感受到,虽然手中传递的是货物,但串起的是人心。
这些年里,我无数次奔波在前门附近的胡同小巷,准时把每一件快递送到居民手中,风雨无阻。除了努力工作,我还尽力做了很多“分外事”。比如,有的老年人外出买药不方便,我就去药店里买了药送货上门;有的小朋友想吃附近的美食,我会顺手帮他们带来;遇上居民在搬运大且重的货物,我便上前搭把手……时间长了,我和邻里街坊的感情越来越深。夏天,有的老奶奶会给我递上一个苹果;冬天,有的大哥会招呼我进家里暖暖身子。大家对我的称呼也从“小刘”变成了“阔儿”,这亲切的呼唤,让我觉得心里比蜜甜。
还有更甜的呢!
我永远忘记不了2019年2月1日这一天。因为临近过年,快递很多,我便来到位于北京前门石头胡同的顺丰营业站帮忙。整理完快递正要出门派送时,突然听到一声“总书记来了!”大家急忙跑出来一看,果真是习近平总书记。他对我们说,“快递小哥”工作很辛苦,起早贪黑、风雨无阻,越是节假日越忙碌,像勤劳的小蜜蜂,是最辛勤的劳动者,为大家生活带来了便利。总书记和我握手时,我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我真切地感受到,总书记心中始终装着我们这些一线劳动者。
有了总书记的鼓励,我的干劲儿更足了,并且对我从事的行业,对这座城市,有了更强烈的归属感。更让我感动的是,身边的同事们也越来越多地奔跑在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上:帮大妈们买菜,帮大爷们倒垃圾,给生病的孩子送药……大家都说,处得久了,邻里街坊像是亲人朋友一样,相爱相帮,何乐而不为?
奋斗不辍。2024年2月1日,“北京顺丰党员先锋·刘阔工作室”成立。这是北京民营快递企业成立的首个以快递员个人命名的党员先锋工作室,展示着我们快递人的时代风采和精神面貌。工作室现在有10余名成员,正致力于成为一支富有感染力的榜样团队,传达勤劳敬业的精神,帮助更多快递员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好服务社会和市民。我也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尽心尽责,当好“勤劳的小蜜蜂”!
(光明日报记者任欢采访整理)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