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董小姐的“爽文女主”路线不是长大后才有的。而是从小就是特殊的存在。
当年,她和北大附小12岁的学生李东婉合作完成了一幅线描作品《采风天坛》,还被收录进了新浪“感恩陪伴成长”活动的图集。耐人寻味的是,这幅画的作者排序里,10岁的董小姐是第一作者,采访的时候,镜头更是给了她正面大特写,而另一位作者却只有背影
这操作,是不是很熟悉?和她成年以后学术论文的“联合署名”风格简直如出一辙。
小时候就能在这样的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背后的家庭背景功不可没。董小姐的家庭背景一直备受关注,她的父亲是国企高管,母亲是高校副院长,这样的家庭资源,从小就开始为她铺路了。小时候的“特权”体验,或许也为她成年后在学术和职场上的“一路开挂”埋下了种子。
这种从小到大的“特权剧本”,不禁让人深思:董小姐一路走来,到底是靠自己的努力,还是靠背后的资源?她的成功,是否真的值得我们去羡慕?如果从小就有人能凭借家庭背景获得优势,那那些真正靠自己努力奋斗的人,又该如何是好?
大家觉得呢?董小姐的这种“特权模式”从小就开始,是不是意味着她成年后的种种行为其实早有预兆?欢迎留言讨论,一起揭开这背后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