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合影
2025年4月29日,值清华大学114周年校庆之际,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与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联合主办的“向设计致敬:陈汉民设计文献展”开幕式在清华美院美术馆1号展厅隆重举行,由视觉传达设计系书记陈楠教授主持作为校庆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展览以200余件作品实物、档案文献与设计手稿、研究图示等,系统梳理、展示中国现代设计教育承上启下的开拓者陈汉民先生的设计思想、设计实践与教育理念。
开幕式现场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马赛、党委书记覃川、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俊宇、清华大学人文讲席教授杭间,美术学院视觉传达系退休教师代表冯梅教授、王国伦教授、华健心教授、张歌明教授,北京服装学院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院长彭璐,北京印刷学院外事处处长兼港澳台办主任陶海鹰、包装设计中心主任廖大智,和来自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党支部、艺术史论系党支部、工业设计系党支部、绘画系党支部、陶瓷艺术设计系党支部、雕塑系党支部、院机关党支部、园林科党支部的近百位嘉宾参加了开幕式。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展览总策划马赛教授致辞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马赛教授首先致辞,深情回忆陈汉民先生作为教师、教学督导和平面设计专业学科带头人对于学院设计教育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重要贡献;并强调陈先生长期承担国家形象和民生设计的相关工作,设计了例如公共信息图形、交通标志等国家标准,人民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银行标志和97香港回归等众多影响广泛的作品,是新中国平面设计的一面旗帜。
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馆长、展览总策划陈俊宇致辞
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俊宇先生则表示,“向设计致敬”是关山月美术馆基于“当代设计艺术研究”定位的学术系列展,得到深圳市宣传文化发展基金长期支持。该系列展已举办7个个案研究展,其中有五位设计大家(张仃、张光宇、庞薰琹、雷圭元、陈汉民)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有关。陈汉民设计文献展从关山月美术馆引回学院展出,通过教案、实物、视频等多元形态,生动展现了先生“育人为本”的治学精神,进一步深化了馆校合作的学术价值。
随后播放北京电视台拍摄的“清风北京”节目——“陈汉民:向上而生,向美而行”专题片,以党支部共建的方式,带领嘉宾走进陈汉民先生的设计生涯,深切感受“中国风格、民族情感、时代审美”的设计思想,并学习他作为优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事迹。
展览学术顾问、视觉传达设计系何洁教授致辞
展览学术顾问何洁教授认为,陈汉民先生提出的“好懂、好记、好看、好用”四好原则,本质上是设计与社会的对话准则。真正的好设计要经得起时间检验,更要服务于人的需求。忧国忧民、亲力亲为、诲人不倦概括了陈先生的处事表象,看上去似乎是性格使然,而实际上则源自于他对“中国设计”事业的信念和追求。在这种精神支撑下,陈先生从未间断对中国设计教育的思考、研究,以及设计实践,并一直关注和积极参与国家重要设计项目的评选、指导工作和设计教育活动。他所表现出的敏锐的思维、专业的高度和充沛的精力,使人感动、折服。
视觉传达设计系冯梅教授(装潢设计系1956级学生)致辞
视觉传达设计系冯梅教授,作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艺术设计系第一届(1956级)学生,强调陈先生对于张光宇等老一辈先生艺术与设计的传承与发扬。她肯定“向设计致敬”展览主题的贴切性;指出陈先生设计的标志作品蕴含深厚民族特色,巧妙地将中国红、汉字与图形符号等传统艺术元素进行现代转译与重构。其“功夫在画外”的创作理念,源于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与对生活经验的精妙提炼构思。
视觉传达设计系书记王国伦教授致辞
视觉传达设计系王国伦教授深情表达对陈先生的崇敬与怀念。他铭记陈先生的设计理念,即做设计要有“中国心、民族情、国际观”,强调中国设计师要有骨气,反对设计盲目接轨。他相信学院会建设得更好,以告慰陈先生。
视觉传达设计系书记王红卫教授致辞
视觉传达设计系教师代表王红卫教授回忆,陈先生为人可敬,对作品要求严格,退休后仍关注设计行业。90高龄时,陈先生在工作室作两个半小时的标志设计专题讲座,全程激情充沛。其设计理念与人生态度,对他及学生们的设计实践、教学理念影响深远。
策展人、艺术史论系书记郭秋惠副教授介绍策展思路
策展人、艺术史论系书记郭秋惠副教授概述了策展思路:展览通过七个板块展出陈汉民先生200余件设计作品及相关文献,辑录其设计与教育思想语录作为导言,力求全面呈现其在艺术设计及教育方面的成就与“中国风格、民族情感、时代审美”的设计思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展览总策划覃川教授致辞,并宣布开幕
最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覃川教授宣布展览开幕,并期许展览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的设计教育课堂。
视觉传达设计系书记陈楠教授主持开幕式
七大板块全景展示:从作品到思想的深度解码
本次展览从“设计作品”“设计思想”“设计教育”“艺术年表”“同仁画像”“设计文献”“追忆先生”七个部分,全面呈现陈汉民先生在艺术设计及教育方面的成就与贡献。200余件标志、徽章、招贴、包装等设计原作及手稿集中亮相,其中三套国家标准符号设计、“一标一议”展签详解,直观呈现其“形简意赅”“一形多义”的设计方法论与“四好原则”。设计教育板块整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潢设计系(现视觉传达设计系)的培养大纲、陈汉民的设计手稿、教学手稿及论著等文献,揭秘中国现代设计教育的早期建构。退休后创作的“藏头诗词同仁画像”,则以文人雅趣展现先生对后辈的殷切期许。此外,追思会视频与文献资料共同勾勒出一位“德艺双馨”师长的立体形象。
展览现场
“向设计致敬”八年深耕:馆校合作书写学术新篇
作为关山月美术馆自2017年启动的品牌项目,“向设计致敬”已先后推介张仃、张光宇、庞薰琹、周令钊、陈之佛、陈汉民等设计大家,其中五位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渊源深厚。陈俊宇馆长在致辞中特别提及,系列展持续得到深圳市宣传文化发展基金支持,成为深圳“设计之都”学术内涵的重要载体。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此前向美术馆捐赠的《中国现代艺术与设计学术思想丛书》,更以文献力量推动设计史研究的深度对话。
展览现场
走进展览:触摸设计大师的精神遗产
即日起至5月12日,师生可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1号展厅免费参观,通过原作、手稿、影像等多维度展品,感受陈汉民先生如何将“民族化”“通用性”“时代性”有机整合到现代设计中,又以教育星火点亮代代学子。正如策展人所言:“展览不仅是对先生的追忆,更是一堂鲜活的设计教学现场” 。此次展览既是对陈汉民先生艺术生涯的深情致敬,更是一次中国现代设计史的“深描”个案研究。
展览现场
创于2014,相伴已成为习惯
平台已进驻网易、搜狐、今日头条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