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争夺克什米尔,印巴曾多次爆发大战。让人记忆最深的,莫过于第三次印巴战争,当时,印度取得了胜利,惨败的巴基斯坦被一分为二,这也是孟加拉国的由来。如今,两国边境再度剑拔弩张,印军132万兵力碾压巴军58万常规部队,双航母战斗群、苏-30战机、S-400防空导弹等先进装备更是让印度底气十足。然而,就在莫迪以为胜券在握时,局势突然逆转——土耳其7架运输机连夜送武器,伊朗主动当和事佬,美俄态度暧昧,巴基斯坦更是直接搬出核武器,这三个“没想到”彻底打乱了印度的算盘。


先说第一个没想到:土耳其和伊朗这两个“巴铁老铁”出手比火箭还快。4月27日,土耳其7架C-130运输机直奔巴基斯坦,6架降落在军事基地,1架飞抵卡拉奇。明眼人都知道,这不是普通的货运航班,而是装满了反坦克导弹、无人机弹药的“军事快递”。土耳其和巴基斯坦的关系可不是嘴上说说,从2016年起土耳其就成了巴铁第四大武器进口国,这次送来的KARAOK反坦克导弹和MAM-L制导炸弹,专门对付印度的T-90坦克集群。另一边,伊朗虽然嘴上说“调解”,但4月26日就主动提出帮忙缓解局势,这背后的意思再清楚不过:印度要是敢动巴铁,伊朗绝不会袖手旁观。

第二个没想到是美俄这两个“老江湖”突然集体装聋作哑。俄罗斯一边卖武器给印度,一边呼吁双方克制;特朗普更绝,派运输机给印度送装备,却死活不表态支持谁。这就让莫迪很尴尬了——平时美俄争着卖武器赚印度的钱,真到打仗的时候,却都成了“和事佬”。要知道,印度这些年花大价钱买的苏-30、“阵风”战机,关键时刻却指望不上卖家撑腰,这跟买了保险却找不到理赔员有啥区别?

第三个没想到是巴基斯坦这次硬气到敢亮核底牌。4月28日,巴铁直接宣布全国铁路归军方调度,摆明了要打持久战。更狠的是,巴基斯坦国防部公开警告:“我们有130枚核弹头,印度敢入侵就核反击。”这话可不是吓唬人,巴基斯坦的“沙欣-3”导弹射程2750公里,从巴控克什米尔发射能覆盖印度全境。印度虽然常规军力占优,但面对核武器也得掂量掂量——真打起来,就算赢了也是惨胜,搞不好还会被国际社会孤立。

不过,印度的“骚操作”也不少。先是切断巴基斯坦水源,利用《印度河河水条约》卡脖子,导致巴控克什米尔地区洪水泛滥;接着在边境搞“突然放水”,把水资源当武器使。这种损招不仅让巴基斯坦农民遭殃,还把两国矛盾推向白热化。但印度可能忘了,当年第三次印巴战争,美国都没敢公开支持它,现在美俄态度暧昧,土耳其和伊朗又下场帮忙,印度的“孤立主义”政策反而让自己成了孤家寡人。

更讽刺的是,印巴冲突背后,美国军火商正偷偷数钱。印度买的“阵风”战机、S-400导弹,巴基斯坦买的F-16、土耳其无人机,全都是美国军工复合体的摇钱树。战争打得越久,这些资本家赚得越多。而普通老百姓呢?巴基斯坦农民因缺水颗粒无收,印度士兵在边境暴晒挨饿,最后得利的却是远在大洋彼岸的军火商。

现在局势就像坐在火山口上。土耳其的武器到位了,伊朗的调解启动了,美俄的态度暧昧了,巴基斯坦的核弹头也瞄准了。莫迪要是继续玩火,说不定真会把自己玩进去。毕竟,在核武器面前,再强大的常规军力都是纸老虎。与其让美国军火商发财,不如坐下来好好谈——克什米尔问题拖了70多年,流血冲突解决不了,只会让更多人遭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