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编制工作稳定待遇优厚,是近年来考编热的根本原因。在最新一轮的事业单位改革之后,不少单位的编制发生变化。
不仅人员编制进行了调整,很多事业单位都开始转企,职工的工作性质也从原来的事业编制,改成了合同制,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1、医护人员
医护人员作为昔日的编制大户,待遇丰厚且工作体面,编制内人员数量也很庞大。但随着几次事业单位改革,医院的编制也在逐年缩减
目前医院中,总体保留下来的编制内岗位仅占不到20%,基本都是医院高层管理岗位。基层医生和护士,都是实行合同制,三到五年一签。
医院改制的核心,也是为了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避免岗位稳定造成工作人员懒散、懈怠,提升患者的满意度,让医院人员调整更加灵活。
2、学校老师
教育口的编制人员数量,总体比医疗口的更多。很多学校影响政策进行改制,在保留一部分编制内人员之后,将大部分教师以及后勤岗位人员,改为合同制。
虽然合同制和编制教师,在工作内容上差不多,但是在待遇以及职称晋升上,真的不是一个档次,说白了就有点以前正式工临时工的差别。
由于教育经费的匮乏,学校不得不降低编制内老师的数量,增加合同制老师,主要也是为了提高教师积极性,以及降低学校教育开支
3、法院(检察院)书记员
公检法部门威严肃立,属于公务员和事业编制结合的单位。编制的改革之风,对他们也影响很大。首当其冲的,就是法院和检察院的书记员。
两院的书记员,主要工作是记录会议内容和庭审现场,工作性质偏行政类。过去这类文职岗位,虽然不属于公务员,但是属于事业编制。
在改革后,两院除了委任制的书记员享有编制之外,其余人员统一按照合同制进行聘任,以后的编制考核中估计也很少会有书记员岗位。
4、编制改革的必要性
事业单位,主要覆盖医疗、教育、民生等基础岗位,主要受众群体都为大众。事改企之后,有利于提高单位的综合效益以及服务意识。
最大程度的避免相关人员,因为岗位太过于稳定,造成他们摆烂的心态。一旦发现问题,就能按照规定解除劳务合同
对于编制内人员,小问题这块根本是没有影响的,按照事业单位管理办法,即使是单位一把手,也没权利开除编制内人员,所以很多人占着岗位混日子。
5、医疗、教育口还有必要考编吗
答案是肯定的!即使改革之后,医院和学校仍保留了部分编制岗位,依然会对外界进行岗位考核,通过考核进入的还是编制内人员。
需要区分的是,学校自主进行的教师招聘,就是我们说的合同制员工,跟编制考核是有本质区别的,建议可以先合同制工作,再利用时间继续考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