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听到一首诗朗诵《别慌,六十岁而已》,深有同感,这个年纪就该享受生活,重燃初心,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论是品茗、下棋,还是寄情于山水间,畅游天下。
虽说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苏轼却是千百年难得一遇的大文豪,是中国文学史上公认的耀眼明星,他,才华横溢,诗词、散文、书画样样精通,一生留下了无数经典之作。
苏轼还有一个令人折服的地方,就是其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以及豁达达观的人生态度,他一生跌宕起伏,多次被贬,却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能从生活中发现美好。
当春风掠过汴京宫阙,拂动黄州蓑衣,浸润惠州荔枝树时,独具慧眼的苏轼总能发现不一样的美,进而将自己在春天的所见、所闻、所感,化作一首首或豪放洒脱,或婉约细腻的诗词。
苏轼贬官黄州期间,为了生计,他开垦东坡,修建雪堂,过上了自耕自种、自食其力的生活,日子虽然有些艰难,他依然不忘欣赏春日美景,并写下一首《如梦令·春思》。词作原文如下:
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
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
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
这首词的大意是:
黄州东坡的雪堂前,我亲手种下桃树、李树,它们绿叶成荫,青色小果缀满枝头。
帘外的百舌鸟,叽叽喳喳,刚到早上五点,便把我从春日睡梦中唤起。
仿佛在说,东坡居士,东坡居士,不要忘记去欣赏黄州小桥流水的美景啊。
苏轼这首《如梦令·春思》是一首描写自己在黄州东坡雪堂春日生活场景的小令。
整首词开篇先写自己的耕种生活,自己在雪堂前亲手栽种了许多桃李一类的果树,绿荫丛中,掩映着数不尽的青果,丰收在望,既充满美感,又给人以希望。
接着,写自己悠然自适的生活状态,清晨,窗外百舌鸟婉转啼叫,鸟鸣声常常把自己从睡梦中搅醒,在这嘉树四合、鸟雀啁啾的环境里,生活颇感有些惬意。
最后,借用百舌鸟的鸣叫声,发出自己的心声,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切向往。
全词语言清新,自然流畅;句式超绝,笔法飘逸;写景生动,描写细腻;感情充沛,真挚深厚;言外有意,蕴藉深邃。
突出特点是言外有意,表面看来,这首词创造了一种如同图画般的优美境界,抒写了自己对雪堂生活环境的怀恋和向往,但真实思想却在于排遣对仕途经营的厌腻,只是没有明说,甚至是只字未提,而是留下许多思索的余地和想象空间。
人世间的很多事情都是如此,看上去很美,背后却蕴藏着艰涩和苦难,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最能体会,既然无法苛求完美,也只能退而求其次,种花养草,闲看小桥流水,也是一种比较惬意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