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财联社报道,有记者就澳大利亚方面涉达尔文港相关言论进行提问。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我们注意到了有关报道。我们敦促澳方切实为中国企业在澳的投资运营提供公平、非歧视、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不要泛化国家安全概念,不要把正常的商业合作政治化。
达尔文港(资料图)
达尔文港位于澳大利亚北领地,2015年因北领地政府财政危机,中国岚桥集团以5.06亿澳元获得其99年经营权。十年来,中企投入超6亿澳元升级设施,使港口吞吐量从500万吨跃升至3000万吨,直接拉动当地GDP增长2.3%,创造就业岗位超3000个。然而,随着美国加速推进“印太战略”,达尔文港因毗邻美军基地、承担70%美军补给任务,成为地缘博弈焦点。2024年美国斥资2.7亿美元扩建军事设施后,澳政府态度突变,以“国家安全”为由要求收回港口。
近日,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宣布计划赎回达尔文港,并不排除强制征收的可能性,理由是“国家安全风险”和港口距离美军基地较近。但这些理由站不住脚,因为岚桥集团接手后港口运转正常,未出现任何安全问题,且当初租约签订前澳方已进行全面风险评估。澳方的举动背后有美国的影子,自2015年起,美国多次施压澳大利亚,称中方运营港口威胁美海军基地安全,并计划在港口周边建造储油罐以强化军事存在。澳大利亚政府此举可能是为了迎合美国在印太地区的战略布局。
十年后的今天,澳政府却翻脸不认账,强扣“威胁国家安全”的帽子,甚至拒绝支付29亿澳元违约金,摆明了一场“强买强卖”的戏码。岚桥集团已明确拒绝出售,并准备启动国际仲裁。根据中澳投资协定,强制征收需支付“及时、充分”赔偿,金额或达数十亿澳元。但比金钱更致命的是信誉——今天能对中企强征,明天就能对其他外资下手。数据显示,若澳方强行毁约,外资对澳基建投资可能锐减23%。正如网友嘲讽:“所谓‘法治国家’,不过是强权的遮羞布。”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资料图)
中方始终坚持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希望能够通过对话和协商,与澳方共同化解分歧,寻求妥善解决问题的途径。这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维护两国关系稳定发展的诚意和愿望。然而,澳大利亚政府如此强硬的态度,使得达尔文港事件的未来走向充满了不确定性,令人担忧。当然,达尔文港事件的影响绝非局限于中澳两国之间,它更引发了人们在全球化背景下对国际合作的深层思考。当今世界,各国联系日益紧密,互利共赢才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正确发展方向。
中国澳大利亚商会会长冯栢文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表示,澳中经济关系正迈入创新驱动、绿色低碳和高附加值的新阶段。这不仅巩固了传统贸易的优势,也开辟了众多充满战略性增长潜力的新兴领域。在采访中,冯栢文指出,伴随深入推进工业现代化及绿色能源转型,中国会持续成为澳大利亚铁矿石的最大进口国,在液化天然气方面的需求将保持强劲势头。
达尔文港(资料图)
中澳两国作为亚太地区的重要国家,在经济、文化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基础和共同利益。只有通过平等对话、友好协商,才能找到一个既能维护中国企业合法权益,又能满足澳大利亚合理诉求的解决方案,实现互利共赢。我们期待澳大利亚政府能够保持理性和克制,摒弃政治操弄,与中国共同努力,妥善解决达尔文港的问题,让这一中澳合作的重要成果能够继续为两国人民带来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