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节,想起那些忙碌不休的里弄干部。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末,我在街道工作了二十余载,几乎天天要去里弄、去居委会,对他们十分熟悉。
那年头,弄堂里没有物业也没有保洁员,清洁卫生全靠街坊邻居们的自觉参与。每逢星期四是大扫除的日子,一大早,里弄干部便在一条条弄堂里吆喝着让居民出来打扫卫生。他们自己更是穿着雨靴,拎着铅桶,拿着扫帚,带头对角角落落开展清扫和清理:吊来井水冲刷弹硌路上的鸡粪鸭粪;去老虎灶泡来开水,将窨井盖翻开浇灭上面的虫蛆;将居民家门口坛坛罐罐中的积水倒尽,防止滋生蚊子孑孓……弄堂里都有一只泔脚缸,是居民倾倒剩羹馊饭的地方,很是龌龊,常引来苍蝇老鼠,里弄干部撸起袖子打扫干净,并用滚烫的开水冲刷干净。窨井堵塞了,他们又毫不迟疑地卷起袖管用手掏出堵塞物。
弄堂人家普遍过着生煤球炉、倒马桶、挑水吃的生活,生煤球炉的刨花、柏油纸等时常引发火警苗子。深夜了,里弄干部肩戴红袖章,照着电筒,手拿铁皮喇叭,穿街走巷提醒居民“封好炉子、收好衣裳、关闭门窗、防火防盗”,一遍又一遍地叫着,还要留心是不是有人家钥匙还插在门上。
那时候发放居民的粮票、布票、油票、糖票等都是通过里弄干部的组织发放的。提前三天,他们就挨家挨户地去通知人家了。有的双职工家庭无法到场,里弄干部也会受委托帮忙代领,用一只只报纸糊成的大信封,写好门牌号和姓名,装进相关人家的票证,从不会搞错,解决了双职工的后顾之忧。有的家庭妇女不识字,他们还在一旁帮人家清点无误后才交给她们。有一点文化知识的里弄干部会组织弄堂里的老人成立读报小组,每周一到两次,让天天围着灶台转的人也能静下心来关心国家大事,有的还会教老人认字识字。
里弄干部为居民办实事可谓不遗余力。有的弄堂要接水进户了,可好久不见施工队进场,里弄干部大热天就背着水壶,带着馒头天天去自来水公司门口坐着,苦口婆心地央求人家早早来接水进户,一天不来就一天坐在人家的门口,直到施工队开进弄堂。
里弄干部的牺牲精神很足,责任感也强,顾大家而不顾小家。他们时常“吃饭有人等,走路有人跟,睡觉有人喊”,还要有“大学生的文化,运动员的身体,搬运工的力气”,踏着三轮车将半夜生病的人送进医院。我认识的一位杨阿姨,曾经有一次,半夜里她将上吐下泻的老人送到医院陪伴至凌晨回家,又遇见夫妻闹矛盾,女人喝了毒药,她再次陪送进医院;回到家刚洗净身上女人的呕吐物,又遇到弄堂里有一个煤气中毒的老人,她又踏着三轮车将老人和家属送到医院。这种事体在里弄干部身上是司空见惯的。
所以,弄堂里的老人与小孩见到里弄干部,都会亲切地喊一声:“阿姨、爷叔,侬辛苦了。”
原标题:《陈建兴:劳动节,想起那些忙碌不休的里弄干部》
栏目编辑:郭影 文字编辑:史佳林
来源:作者:陈建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