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为什么能二度成为美国总统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拜登执掌美国那4年,交出的成绩单其实并不算合格。
拜登执政时期(2021-2025年),拜登治下的美国经济,活脱脱是部魔幻现实主义电影。GDP增速从2021年的5.8%到2024年预计的2.1%,看似稳步增长,但民众实际感受截然不同。
具体而言,2022年6月美国CPI同比飙升至9.1%,创40年新高,最终拜登任期四年总体通胀率达21.2%,远超同期收入增幅(19.4%),导致普通家庭实际购买力下降。鸡蛋、汽油等生活必需品价格涨幅达300%。
在国际层面,拜登任内通过《基础设施法案》《芯片法案》等大规模支出,政府债务突破36万亿美元,利息支出年超1万亿美元。国际评级机构惠誉、穆迪相继下调美国信用评级,警示财政管理能力崩溃。
拜登执政暴露了美国制度的多重弊端:经济上依赖债务驱动和短期刺激,政治上陷入极化僵局,外交上战略透支,社会上共识缺失。尽管其任期后期通胀有所缓和,但民众对生活成本的压力记忆深刻,最终导致其支持率跌至37%,成为自卡特以来最低的卸任总统。这些问题的累积为特朗普的再度执政铺平了道路,但也预示美国需面对更深层的结构性改革挑战。
特朗普二度成为美国总统后,急于想做出成绩,让美国完成所谓的再次伟大!所以特朗普团队在全球发起了关税战,可问题的关键在于,特朗普团队过于高估了美国的实力,忽视了全球对关税的敌视。这位商人总统坚信,挥舞关税大棒就能重塑美国制造业辉煌,迫使全球资本回流。现实却如一记重拳,将他的“贸易霸权梦”击得粉碎。
特朗普团队将关税视为重塑全球贸易秩序的“万能钥匙”,却低估了全球经济深度交融的现实。其核心战略建立在两大错误假设上:一是美国市场具有不可替代性,二是中国会像1980年代的日本般迅速妥协。然而现实是,中国对美出口仅占其总贸易额的14.7%,而美国对中国工业中间品的依赖度高达中国对美依赖的三倍。
面对特朗普的关税讹诈,全球主要经济体迅速结成“反特朗普联盟”。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直言:“美国滥施关税将以直接或间接方式损害所有国家。”话音未落,欧盟便宣布对260亿欧元美国商品实施反制措施,德国汽车巨头被迫将部分产能转移至东欧;加拿大紧随其后对美汽车加征25%关税,让底特律汽车城陷入停摆危机;日本首相石破茂更是在国会直言:“这是日本自广岛原子弹以来面临的最大国难。”
关税战的直接后果是点燃美国通胀火药桶。沃尔玛货架上,中国产玩具涨价47%,小家电涨价63%,底层家庭每月食品支出激增230美元。更致命的是6万亿美债到期危机:为填补关税导致的财政收入窟窿,美国被迫以6%的高息发行新债,单日利息支出突破3亿美元,相当于每小时烧掉1.2架F-35战机。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陷入“死亡螺旋”。加息则政府破产,降息则通胀失控,这种困境直接导致标普500指数单周暴跌5.2%,创下2008年以来最大跌幅。
特朗普的关税战,本质是旧帝国对历史潮流的绝望反扑。其溃败不仅暴露了美国经济“虚实失衡”的顽疾,更验证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文明定律。
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美国本就是全球化时代最为受益的国家。可美国如今为了一己之私,贸然发起全球关税战。如今快30天了,在全球190多个国家中,还没有传出有国家与美国完成所谓的关税协议。
事态的发展已经很清晰了,中国、加拿大、欧盟以及日韩这些国家,基本上都反对美国的关税战。大部分国家都在看特朗普的笑话,看他怎么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