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菲四月,武夷山下,九曲溪畔,一场山水与人文、历史与当代结合的文化盛宴让人连连称赞。在“何以中国·闽山闽水物华新”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上,AI技术让朱子与孔子直播连线,他们品茶论道、共游武夷山,开启了一场思想和文化的碰撞。

这场跨时空“对话”,其实也是传统文化活态传承的一个缩影。千年文脉,延绵不绝。在保护中传承、在挖掘中拓展、在传播中创新、在融合中发展,福建南平不断推动以朱子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

何以保护?为有源头活水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多次发表重要论述。“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武夷山有着无与伦比的生态人文资源,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最重要的还是保护好。”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赴闽考察,首站便走进武夷山国家公园。

武夷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素有“碧水丹山秀甲东南”的美誉。“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朱熹是南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被后人尊称为“朱子”。

今年是朱子诞辰895年,其一生七十余载,有超过半世纪的时间在福建省南平市度过,朱子理学在此萌芽、发展、集大成。


千年文脉,薪火相传,弦歌不辍。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的考亭书院,是朱熹亲手创办的最后一所书院。考亭省级旅游度假区讲解员杜娅丹介绍,“考亭书院相当于古代民间的清华北大。”根据史书记载,书院共有学生338位,他们当时的学费主要是五谷蔬菜瓜果。“后来,朱子的弟子中,不少都在考亭书院旁边建设学堂,最多的时候周边有51所书院。这里也成了古代的‘大学城’。”

朱熹在考亭不仅传道授业,更专注著述刻书,其影响深远的《四书章句集注》也刊刻于此,把理学发展至新的高峰。考亭书院因此享有“闽学之源,理学之巅”的盛誉。如今,考亭书院成为研学好去处,许多游客都会带着孩子来这里,全景式感受朱子理学的厚重底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写下的诗句,恰似今日南平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的隐喻。不久前,一场“文化+科技”的大型文旅山水史诗推介演出《月映武夷》首演。演出中,历史与现实、时代精神与人物命运相互交织,观众掌声不断,感叹连连,“很震撼,很惊艳!”

何以创新?从古籍走向生活

漫步南平街头,“卡通朱子”的形象随处可见,引人打卡。放眼闽北大地,传统文化正从古籍走向生活。南平市正在以巩固提升武夷山主景区为核心,创新推出“国家公园探秘之旅、采茶制茶体验之旅、朱子文化研学之旅”三大特色文旅产品。

“以前来南平旅游,多是看看风景、喝喝茶。这次带着孩子参加研学活动,不仅让孩子学到了知识,我们一家人也对南平历史、朱子文化有了全新认识。”来自厦门的游客林晓敏说。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在提升文化影响力、展示福建新形象上久久为功。”“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


武夷山市有关负责人表示,全市定期举办朱子文化周、武夷论坛、“朱子杯”斗茶赛等,过去一年吸引游客近80万人次,“我们将继续推动朱子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朱子文化‘走’得更远。”

朱熹第二十九世裔孙、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朱杰人今年80岁,他长期致力于朱子文化传播,曾担忧年轻人受西方文化影响而疏离中华传统文化,如今,当代的年轻人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他们爱国,热爱自己的文化传统,更有文化自信,还善于创新。”朱杰人说,“什么是文化自信?就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能让我们站得直、走得稳、生活得更好。”

何以流传?让文化遗产“活”在当下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2024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持续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传承、利用工作,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

从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到德化白瓷的千年窑火,从中国戏剧“活化石”四平戏,再到建阳建本雕版印刷,福建始终以守正创新的姿态,让文化遗产在传承中焕发新生。


“五彩斑斓的黑”、会“呼吸”的盏你见过吗?《梦华录》中,演员刘亦菲饰演的盼儿在点茶时使用的一种茶盏,就是这样的盏。产自南平建阳区的建盏是中国八大名瓷之一,“宋徽宗精选”的“斗茶神器”,最贵的一只建盏拍出7800万元的高价。“每只盏都是一个会呼吸的杯子。”建盏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潘贤森介绍,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每一次开窑仿佛就是“开盲盒”。

“当!当!当!”当现代快报记者走进南平市松溪县大布“福”文化生活空间,便看到湛卢宝剑铸造技艺南平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叶向春正在锻造宝剑。叶向春介绍,湛卢剑,是中国古代五大名剑之首,相传为春秋时期铸剑大师欧冶子所造。“湛卢山蕴藏优质矿产,铁矿中的微量元素能提升剑身韧性。加上水质纯净,山林茂密,薪炭易得,是不可多得的制剑宝地。”


“来我这里学制剑的徒弟,每个月可以拿到大概3000元的补贴。得益于政策扶持,现在不那么担心传承问题了。”叶向春说,湛卢剑已经由过去生产传统手工刀剑,开始朝着艺术品收藏、文创旅游、影视动漫、体育比赛产业等刀剑领域拓展延伸。还有动漫、游戏公司找他合作,专门设计打造宝剑。

匠人的执着、创新者的勇气,将千年文化融入“刀”光“剑”影、非遗传承,让文化基因在新时代的沃土中绽放新辉。

经典永不过时,活水奔流不息。从朱子文化的深远烙印,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扬光大,置身于闽山闽水之间,探寻“何以中国”的深意,让历史文脉的弦歌之声,在古今之间回荡。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徐苏宁 卢河燕/文 徐苏宁/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