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了,“Z世代”年轻人如何庆祝这个节日?在位于临港新片区的两所高校,大学生们用各自方式书写劳动故事。

“请大家务必按照操作规范,对旧网箱进行拆卸。要小心地拆解网衣、绳索等部件,避免损坏可重复利用的材料,并将拆卸下来的部件分类放置。”在上海海洋大学网箱养殖基地,技术导师陈再忠、叶昌旭带领该校农业专项班的大学生们,忙得热火朝天。


拆卸动作要规范,不能损坏可重复利用的材料

翻新网箱看似不难,实则是个技术活,“为了节约资源、重复利用,对于破损较小的网箱,同学们要掌握基本的修补技术。”翻新网箱后,同学们将预定的锦鲤亲鱼放入网箱中,经过2天的暂养和停食,将会在网箱中完成受精及孵化过程,陈再忠教授介绍:“在亲鱼培育阶段,需提供适宜的养殖环境,控制好水温、水质等关键指标。水温保持在20℃以上,水质要清澈透明,溶氧量充足,pH 值稳定在7.2—7.8,夏初网箱养殖区水温适宜、水质良好,正是我们做亲本繁育的黄金时期。”


“蚌类是天然水质净化器,每只每天能过滤40升水。”硕士研究生李长志一边对三角帆蚌进行插片,一边讲解生态原理。这种创新的“鱼蚌共生”系统设计,让网箱的鱼苗与蚌群形成生态循环,插片后的珍珠蚌育珠、滤水同时进行,经济、生态双丰收,真正实现水产养殖“双赢”。


挂蚌育珠环节掀起了实践高潮

该校水产与生命学院院长黄旭雄表示,学校网箱养殖基地作为重要的实践教学场所,需定期进行维护与更新,让农业专项班的同学们开展网箱翻新、维护及育种工作,就是为了让大家在干中学、学中干,在劳动中深化专业认知。

这两天,上海海事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的师生们,学校张青雷劳模创新工作室和王天真劳模创新工作室,用手中的画笔为两位劳模画像,送上一份特别的劳动节小礼物。


徐悲鸿艺术学院师生为张青雷教授画像

张青雷劳模创新工作室围绕上海高端装备制造业、船舶关键件、海洋工程装备、大型工程机械产业基地,乃至长三角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大需求,针对智能化高端装备前沿技术进行攻关。此刻,张青雷教授端坐在椅子上,一位青年教师带着两位大学生,用流畅的线条展现这位劳模的风采和气质。

“工作对我来说已经深入骨髓了,劳动就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我不会感到自己做了什么多么了不起的事。”张青雷说,“这是我今年收到的第一份劳动节礼物,我很感谢老师和同学们为我画了一幅肖像画,看到这些画,我不由自主地想到那些奋斗和努力的时刻,这也将激励我在以后更加积极地投入工作,为国家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


张青雷教授画像

徐悲鸿艺术学院教师黄菁菁是第三次参与这项活动了,她觉得特别有意义,“对学生来说,一方面能够使自身的专业能力得到锻炼,一方面能够切身体验到劳模精神。”

原标题:《翻新织网、挂蚌育珠,为劳模画像……Z世代大学生这样庆祝劳动节》

栏目编辑:马丹 图片来源:采访对象供图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郜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