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上海频道

传承于漪教育思想

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探索“德智融合”育人新路径

近日,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一名高一学生入选2025年上海市100名“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两名高一学生入选2025年上海市“中学生英才计划”;八名高一学生入围第十五届杨浦区高中生“双进入”探究活动,将进入院士团队和高校实验室,在导师和助教的全程陪伴下,开启近一年的科学探究旅程;三支学生团队斩获2025年上海头脑奥林匹克创新大赛暨第46届世界头脑奥林匹克活动数个全国奖……


人民教育家,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于漪在此奉献耕耘近七十载,她的思想和精神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学校传承于漪老师的教育思想,以“德智融合”为育人核心,系统构建德才兼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传承并发展了于漪“目中有人”“教文育人”“德智融合”等理念,将其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彰显了新时代基础教育的使命与担当。


“一切为民族”“一个心眼为学生”“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一身正气,为人师表”“瞄准三个制高点”“德智融合”……如何传承于漪精神?如何彰显办学特色,办人民满意教育?

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通过系统规划与实践创新,将“德智融合”的教育理念融入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管理之中,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育人模式。这一模式不仅推动了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师资培养等方面的发展,也使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成为基础教育改革领域的标杆。

构建“德智融合、全面发展”特色课程体系

“‘德智融合’不仅是教学方法的变革,更是育人理念的升华。”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优秀校园长、上海市教书育人优秀园丁、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校长张田岚表示,学校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的终身学习者,“以人文心育时代新人”就是学校的核心教育理念。学校通过“体验式”“实践化”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知识与品德的双重滋养下成长,最终成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栋梁之材。


杨浦高级中学校长 张田岚

为此,学校构建了“德智融合、全面发展”的特色课程体系,全面系统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基于“双新”(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改革要求,学校团队重点关注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激发学习兴趣和潜能,实现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课程目标包括:培养“乐学善思、修德明理、德才兼备”的终身学习者;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增强社会责任感与公民意识;促进跨学科学习,提升自主发展与生涯规划能力;引导学生认识自身兴趣、特长与潜能;激发创新精神与众生智慧。

为实现上述目标,学校开展了两项市级“双新”项目课题研究。其一是“德智融合特色课程建设和实践”研究,旨在探究“熔知识传授、能力训练、智力发展、思想情操陶冶于一炉”的立体化全学科教学途径,帮助教师内化“德智融合”课堂转型理念。其二是“情境化试题设计在命题中的应用”研究,通过开展各学科情境化命题项目研究,运用评价结果支持教学决策和改进育人方式。

在2024年上海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与研究项目的结项评审中,学校的两项课题均被评为优秀。这一成绩标志着学校在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专业路径,锻造一支高水平教师团队


学校课堂教学

如何锻造一支高水平教师团队?学校通过系统规划与实践探索,逐步构建起了专业化发展路径。

“教研相长”与“研训一体”。学校以教师需求为导向,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基点,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优化学科教研团队,积极探索双新实施路径,确保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骨干教师深蓝计划”。学校整体规划教师梯队建设,推出 “扬”青年教师沙龙、“于漪讲坛”“扬光德育研习社”“昂杨青年教师科研骨干团队”等一系列品牌活动。同时实施“名师(正高级、特级)教师领航计划”。每学期定时、定点、定主题开展多形式活动,团体联动、校内资源优化,助力教师专业发展共赢。

基于学校办学目标的整体思考,学校还建立了一套基于“德智融合”思想的教师分层发展评价体系。根据不同阶段教师的成长需求,提供个性化指导和支持,帮助每位教师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作为上海市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暨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负责人,张田岚校长深知教师队伍建设重要性,她帮助教师理解如何将德育和智育融入学科教学,激发自强动力。

在张田岚校长带领下,学校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有全国劳模、全国优秀教师,还有众多市区级学科名师和骨干教师。他们成为了教育领域的中流砥柱,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学校有语文、政治 2个“攻关计划”团队,1个语文学科区学科高地,1个德育“登峰计划”名教师研习基地,4个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种子团队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团队。2024年2人入选“东方英才”教师项目,学校教师在市区级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百花杯、小荷杯等各类大赛中表现亮眼,成长迅速,市区各类获奖50余项。

“德智引领”,培育Z世代创新型学子


学校科学集市

AI绘画令稚嫩涂鸦秒变大师级画作;漆液水中纹路恰似流体力学诗意表达;“飞盘高尔夫”抛物线轨迹分析让物理公式鲜活……科学世界的新奇体验接踵而至。

不久前,一场主题为“青春飞扬 科学启航”的科学集市在校园举行,备受学生欢迎。

作为学生成长的助力者,张田岚校长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其推动下,学校推行科学创新人才培养计划,设立多种科学创新实验室,把科技教育列入正式课程。

其中,坚持“做有温度的科学教育”,也正是在于漪“德智融合”的思想引领下,以“人”为核心抓手,构建课程、社团、竞赛、活动、环境五维协同,助推师生全面发展。

2023年,学校申报了市级课程领导力项目《高中跨学科学习样态分析和实践路径》。据悉,项目中期论证已获得优秀,预计将于2025年10月举行市级交流展示活动。

长期以来,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以德育与智育为引领,积极推动体育、美育与劳动教育协同发展,将“五育”融合建设常态化,致力于构建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学校着力推进素质教育,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助力学生实现全面而个性化的成长。

跨学科空间,个性化学习的支持平台


学校跨学科空间

生物标本室中,与百年动植物标本对话;从试剂显色间解读生态密码;光影魔术将量子世界的奥秘转化。在科学集市中,让同学们好奇心爆棚的还有三个实验室的科学实验。

为满足跨学科课程实施的个性化需求,三个楼层七大实验室、各学科深度融合的工程实践跨学科未来教育学习中心已经搭建完毕。

水生生态跨学科实验室、数字环境工程实验室;依托同济大学交通学院,建设智能驾驶实验室、城市轨道交通综合实验室;蛋白质乐园、荧光碳点和材料实验室、微生物实践研究实验室……在这里,学子的青春梦想开始起航!

近三年,有 54 人次在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各类科创竞赛中获奖,学生团队荣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萌芽赛道的最高奖 “创新潜力奖”。《创建水生态环境二氧化碳供给系统》课程是上海唯一的代表,荣获全国跨学科课程(STEM)设计展示高中组TOP20的殊荣。学校与上海理工大学合作开发的“神奇的光子”课程被评为上海市科创教育(中学)优质课程。

国际视野,探索学校国际化进程新模式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中国与拉丁美洲西班牙语国家联系更加紧密,对相关人才需求也更加迫切。

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副校长王伟介绍,学校已与同济大学中西学院合作开设了西班牙语理工特色实验班,建设“杨高——同济跨文化交流学习体验中心”。

项目旨在培养兼具西班牙语沟通能力和理工科专业背景的创新拔尖人才。以“模式创新、中学当先、高校联动、服务战略”为突破口,为同时为区域教育发展提供了“杨浦案例”与“杨浦经验”。

据悉,即将来临的“西语学习周”还将邀请西班牙及拉美国家的外教现场指导,开展探究类学习系列活动、学术讲座、科普讲座和各种分享活动。

每年,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知名高校教授,也都会定期开设科学素养和研究性学习指导、生涯规划讲座。这一切,都源于学校与十几所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借助大学师资力量、硬件资源、项目开展等资源,培养创新型人才。

去年学校在省市级各类比赛获奖9项、区级8项;教师全国级各类比赛中获奖2项,省市级19项,区级21项;学生在全国级各类比赛中获奖5项,市级获奖93项,区级百余项。

“小故事往往映射出教育中的深层问题。在关注学业成绩的同时,更应聚焦于立德树人。在一批师德高尚、敬业爱生的教师引领下,学生能够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这才是教育的核心价值所在。”有着近30年教学及管理经验的张田岚校长认为,师生关系的本质在于“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唯有构建有深度与温度的互动,才能超越功利化的教育模式,塑造学生内在品德。

当前,“德智融合”理念已深刻融入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的整体建设中。新时代背景下,学校不断弘扬人民教育家精神,深化“德智融合”内涵,通过创新实践推动高质量发展,正不断为教育改革提供鲜活范例。(记者韩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