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品诗,看电影

悟人生

我是威评书影史



01

《千里走单骑》

明·罗贯中

挂印封金辞汉相,寻兄遥望远途还。

马骑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龙出五关。

忠义慨然冲宇宙,英雄从此震江山。

独行斩将应无敌,今古留题翰墨间。

有人说关羽是一位被神化的人物。

然而,神化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更为复杂的历史真相。关羽的忠义形象固然深入人心,但若细读《三国志》等史料,便会发现这位名将同样有着凡人的局限与矛盾。

建安二十四年,他因骄傲轻敌导致荆州失守,不仅断送了蜀汉的战略要地,更间接引发了刘备的夷陵之败。这种"刚而自矜"的性格缺陷,与其庙堂中完美无缺的武圣形象形成了微妙反差。
民间信仰对关羽的再造堪称文化奇观。从宋代开始,历代帝王不断加封,商贾奉为财神,江湖尊为帮会守护,甚至道教将其纳入"关圣帝君"的神谱。

这种多重神格的叠加,实则映射着不同时代的精神需求——乱世渴求忠义的标杆,商业社会推崇契约精神,底层民众需要对抗强权的象征。清代学者赵翼在《陔余丛考》中早已点破:"关壮缪之祀,盖起于宋元之后,非古也。"
当代解读者更应看到,神话滤镜下那个真实的关羽:一个会为曹操厚待而动容,又最终挂印封金的矛盾者;一个既能温酒斩华雄,也会败走麦城的凡人。

当拆解神像的金漆,或许能触摸到更有温度的历史质地——那是一个英雄与时代相互塑造的故事,而非单方面的完美神话。

正如成都武侯祠里那副褪色的楹联所书:"赤面秉赤心,青灯观青史",真正的纪念不在于造神,而在于理解人性在历史洪流中的光辉与阴影。



02

其实,《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不过是把前面对于关羽的各种形象进行了一个重新创作,糅合到小说中,符合人们的审美和精神上的需求,让人们对关羽这个人物有了更加立体的认识。他为此写了一首《千里走单骑》,让这个形象更加伟岸,一举封神!

关羽的形象在《三国演义》中之所以能超越历史记载而深入人心,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罗贯中对其"义"这一特质的艺术升华。在"千里走单骑"的经典桥段中,作者通过"过五关斩六将"的戏剧化处理,将关羽对刘备的忠诚具象为可歌可泣的壮举。

当曹操以金银美女相诱时,关羽那句"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的宣言,恰如其分地诠释了中国人"士为知己者死"的价值观。
这种艺术加工暗合了民间对英雄的期待心理。在元杂剧《单刀会》中,关羽已被塑造成"青龙偃月鬼神愁"的武圣形象,罗贯中则进一步赋予其"夜读《春秋》"的儒将风采。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华容道释曹操的情节,这个完全虚构的场景让关羽的"义"突破了阵营界限,升华为更具普世意义的道德标杆。明代关帝庙中常见的"义炳乾坤"匾额,正是这种文化认同的生动体现。
罗贯中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并未将关羽神化为完美无缺的符号。失荆州时的刚愎自用,走麦城时的英雄末路,这些缺陷反而让这个艺术形象更具人性光辉。

正如毛宗岗在评点本中所言:"云长之傲,正是其真处。"这种立体化塑造手法,使得关羽最终从历史名将蜕变为跨越时空的文化图腾,其形象在戏曲、说书、年画等民间艺术中不断增殖,最终凝结成中华文化中"忠义"精神的具象化身。



03

同时,罗贯中这首《千里走单骑》赞誉诗,道尽英雄威武,人生当如此壮志凌云。

关羽横刀立马,赤兔嘶风,青龙偃月刀在夕阳下泛着冷冽寒光。他丹凤眼微眯,眺望远处尘土飞扬的驿道,身后是曹操所赠的锦袍金印,眼前是兄长刘备所在的冀州方向。这一路千里独行,非为功名利禄,只为桃园一诺重如泰山。

沿途青山如黛,流水潺潺,却掩不住刀光剑影的凶险。过五关时,守将或贪功冒进,或仗势欺人,皆被云长以智破之。

在黄河渡口,他单刀挑落韩福的暗箭;在荥阳城外,他反手一刀劈断卞喜的流星锤。每一关都是生死考验,每一战都彰显着"武圣"的胆略——既能温酒斩华雄,亦能月下读《春秋》。

最令人动容的是古城相会。张飞误以为二哥降曹,挺丈八蛇矛直取关羽咽喉。云长不避不挡,任枪尖抵住喉头,只颤声唤了句"三弟"。

这一声唤醒了桃园结义的记忆,也道尽了乱世中英雄的孤独与坚守。当兄弟相拥而泣时,过客皆见其义,山川亦为之动容。

这段传奇之所以流传千年,正因为关羽用青龙刀刻下了一个大写的"义"字。

他拒绝曹操的高官厚禄,穿越重重险阻,只为兑现当年"同生共死"的誓言。这种超越生死的信义精神,恰似暗夜中的火炬,照亮了后世多少迷途者的心。



04

每个人读三国,对于关羽都有自己的认识。

然而,真正让关羽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或许正是他身上那种矛盾而鲜活的人性光芒。他既有着"温酒斩华雄"的雷霆手段,又会在华容道为报恩义而放走曹操;既能以青龙偃月刀震慑三军,也会在灯下捧读《春秋》至天明。

这种刚烈与柔情的奇妙融合,恰如他手中那柄既能劈山断岳、又可轻抚胡须的偃月刀,在历史的烽烟中划出一道独特的弧光。

当拨开演义中"武圣"的神性光环,会发现一个更动人的关羽形象:那个会因为诸葛亮夸赞而暗自得意的骄傲将领,那个听闻兄长消息便不顾一切挂印封金的血性男儿。

麦城败走时,他拒绝东吴劝降的决绝,与其说是对忠义的坚守,不如说是对自己人生信条的终极诠释——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这种带着执拗的英雄主义,让他的形象在千年后依然能叩击现代人的心灵。

或许,关羽的魅力正在于他完美诠释了中国人心目中"大丈夫"的理想形态:既有"万人敌"的豪迈,又有"夜读春秋"的儒雅;既能横刀立马建功业,又肯为知己托付生死。

当重读"刮骨疗毒"时,那铮铮铁骨里流淌的何尝不是最滚烫的人间热血?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这种将生命活成史诗的壮美,依然能让人们在史书字缝间,听见穿越千年的金石之音。



趁着假期,不如捧起书来读一下?

-作者-

威评书影史,自评自说自开怀,更多诗评、书评、影评,给您不一样的感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