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教育查摆共有11个方面,其中第3个方面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即:存在"一刀切"现象和层层加码问题

围绕两个方面的问题,本文详细梳理出5个问题,制定出15条措施,形成“533”结构。在撰写问题时,采取概括式的方式进行梳理;撰写整改措施时,按照“认识+做法+成效”的思路展开。大家的借鉴时要注意把握。

1.执行规定“一刀切”

问题表现

存在“求稳怕错”思想,机械套用“模板”,忽视基层实际,没有达到差异化落实;尤其是面对复杂任务时,有时盲目拔高标准,追求顶格管理,层层传导异化为层层加码;有时工作方法僵化,缺乏灵活调整,导致各级执行负担加重,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整改措施:

一是巧施策。按照“分类指导、分级实施、分别落实”的原则,结合基层实际需求制定差异化实施方案,避免“上下一般粗”,防止落而不实,纸面落地和片面执行。

二是明尺度。合理界定执行尺度,杜绝盲目拔高、顶格管理。建立工作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基层反馈及时优化指标,防止逐级加码导致执行变形。

三是划边界。明确各级权责边界,压缩“加码”空间。强化对基层的资源倾斜和技术支持,减轻非必要负担,确保规定落地不走样、不空转。

2.手段方法“机械化”

问题表现

工作时有习惯思想、守旧观念,固守传统路径依赖,开展工作乐于“照猫画虎”,面对新问题新挑战依然是“新瓶装旧酒”,沿用旧思维旧方法;方法手段简单,开展工作难以做到上下有序衔接,各级同频共振。

整改措施

一是破顽疾。二是强手段。三是抓创新。工作不创新,任务难突破;惯性不破除,创新难发展。要采取“说理式说服、协商式推进、帮扶式落实”,针对群众需求差异制定个性化解决方案,减少“一刀切”强制命令,增强工作执行的灵活性和群众认同感。

3.深入基层“走过场”

问题表现:

工作中有时存在“应付交差”心态,深入基层蜻蜓点水,了解问题点到为止;有时面对矛盾问题,没有掌握全面实情,数据差不多,实情不全面,帮建不精准,出现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的情况,导致好心办坏事,出力不讨好。

整改措施:

一是接地气。坚持深入基层,做到“脚沾泥土、耳听民声、眼观实情”,聚焦小远偏的区域,做到小单位必去,远单位必走、偏单位必到,沉入一线、融入群众,“蹲点解剖麻雀、数据建模画像、群众参与论证”,做到“手上有数据、心中有底数、群众有盼头”,切实摸清基层脉搏,聚焦难点痛点。二是抓执行。三是深融入。

4.责任担当“空对空”

问题表现:

个别时候存在“避责甩锅”倾向,表面“严格执行”实则推卸责任;出现矫枉过正,搞过度执行掩盖慵懒散漫;重程序合规轻实际成效,群众获得感沦为“纸上数据”,导致上下不满意。

整改措施:

一是拧紧责任链条。对照岗位职责、单位要求、工作所需,全面压实责任;组织承诺践诺,细化工作清单、履职责任,细化“一岗多责”,切实做到人人有责、处处守责、个个担责。二是严肃追究责任。三是突出结果导向。

5.服务群众“摆位偏”

问题表现:

存在“本位主义”思维思想,习惯于“高高在上指挥”,不愿意弯腰脱鞋服务;尤其是基层反馈渠道“形通实堵”,工作评估报喜不报忧;问责机制“高举轻放”,削弱执行力度效果。

整改措施:

一是构建闭环响应。二是畅通双向互动。三是做到从严从实。全面落实教育要求,按照“机械执行零容忍、加码摊派严追责、虚假整改必曝光”要求,采取现场查表象、溯源挖根源、连带追责任,做到成“问责一例提醒一片、整改一事规范一域、查处一人教育一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