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英头条
便民信息
社区分享
同城信息
更多招聘/出租/二手分类信息>>
以下正文开始
佳联弘法,妙笔生辉
·——英山岩圆通宝殿喜挂嵌名联·
作者:宋远平
日前,南安市英都镇英山岩圆通宝殿喜挂一副鎏金楹联,撰联者为中国楹联学会理事洪凯,书写者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叶培贵,联墨双绝,相映生辉。
英山岩是英都镇的七岩八院之一,位于英都镇北侧英山之上。英山之下英溪如带,古厝恢宏,山上赤壁险峻,林木葱茏。松榕掩映之所,即古刹英山岩(寺)。英山岩(寺)始建于宋,主奉南宋高僧涌泉祖师,“一杖涌灵泉,万家沾法雨”,为临济宗嫡传。香火氤氲,梵呗悠扬,环境清幽,自古就是隐修和礼佛的胜地。后逐渐融合了道教和民间信仰,为附近信众参禅礼拜之所。英山岩盛于明清,辐射周边,信众繁多,清代多次修缮,香火鼎盛,近现代一度凋蔽。2016年昌智法师常住英山岩和当地信众逐步修缮、重建庙宇,恢复宗教活动。目前已经建成地藏殿、圆通宝殿、财神殿、药师殿。
英山岩新建圆通宝殿,主奉观音菩萨,两边供奉33尊应身观音菩萨。住持昌智法师特嘱中国楹联学会理事洪凯先生为其撰写楹联,洪先生以圆通为冠首,编撰七字凤顶格大门楹联:“圆融广大我忘我;通达慈悲身外身。”“圆融”在佛教中通常指的是事物的完整性和无欠缺性,意味着各种事物相互包容、不相矛盾,达到一种和谐统一的状态。这种状态体现在佛教修行的各个方面,包括对真理的理解、内心的平和以及对世间万物的接纳。“通达”是指对宇宙人生的真实面貌有彻底的理解和洞察,暗示禅宗里面的大彻大悟。“我忘我”并不是指完全放弃自我,而是放下对自我执着的束缚,回归本心本性,实现内心的明澈与觉悟。英山岩圆通宝殿供奉的33尊应身观音菩萨,每一尊都蕴含着深厚的佛教意义,“身外身”体现了观音菩萨的大慈大悲和无尽智慧。洪凯此联,作为供奉观世音菩萨的正门对联,既有慈悲度人之意,亦有观照自我超脱诸相的大境界,实为难得之佳作。
叶培贵先生为之书写的墨迹,笔精墨妙,与楹联文字相映生辉。叶培贵是当代著名学者型书法家,师从欧阳中石,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他的书法延续了欧阳中石一脉的“学者书法”传统,同时融入个人创新,形成了“清雅俊逸、文质兼备”的风格。叶先生此副楹联以行书写就,秉承了“碑帖结合、以学养书”的理念,作品线条干净利落,章法疏密有致,显示笔墨的节奏感与书写性,兼具传统书卷气与现代审美。
叶培贵教授行草以米芾为根基,直溯晋唐经典,兼取李北海的欹侧险峻与王右军的遒媚劲健,形成跌宕洒脱的笔势。米芾书以“八面出锋”为显著特点,叶先生书法将米书跳宕节奏与墨色对比化入碑书,融储蓄劲健为一炉,将内敛与韵致合而为一,兼揉隶书朴厚之气与篆籀笔法,使行书线条兼具金石质感与流动感,横向取势,纵向收势,既显端庄,又多逸态。在章法布局中融入金文对称和谐的美学理念,呼应其对西周礼乐文化的解读。作品既保留米芾的“尚意”特质,又通过疏密对比与空间留白的现代构成,凸显雅俗共赏的审美取向。
英山岩圆通宝殿大门楹联,为该岩寺注入一股文化的活水,实为弘扬佛法,普济众生之善举。
宋远平简介
宋远平,笔名古铜,号九峰山人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理事、中国辞赋家协会理事、上海楹联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松江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客座教授。擅长新诗、散文诗、书法、国画、诗词、楹联等。于《散文诗刊》《诗刊》《星星诗刊》《诗潮》《诗歌月刊》《上海诗人》《文学报》《山东文学》等发表诗歌、散文诗,作品入选《散文诗年选》《上海散文诗人16家》等数十部选集。出版散文诗集《狂草》。七律曾获中宣部,散文诗获《散文诗》编辑部,普陀山景区等主办的征稿奖项。
创作的艺术歌曲曾获全国三等奖。
获评中国书法家协会先进个人称号。
自幼习书,四十余年临池不辍。初习董其昌、米芾,上溯二王,得俊秀清朗之意。后习北碑金石,从何绍基等书法中借鉴笔意和气息,并开始学习书论,研究结字、章法的空间节奏和虚实对比,自出机杼,融劲健于秀逸,有起伏跌宕之致。致力于大写意国画二十余载,花鸟多俊卿、白石笔意,山水融石涛、大千风致,以书法的用笔写画,气韵畅达,骨力雄劲。书画作品获奖入展数十次,入展国际大字书法邀请展,刘禹锡杯全国书法展,第二届海派书法进京展等重大展览。为风景名胜、寺庙等书写匾额、楹联数十件。书画作品被杜甫草堂、荣宝斋以及海外等收藏。
往期新闻推荐
金英网
微信 : wx.jnyng.com
直播:zb.jnyng.com
同城:tc.jnyng.com
联系电话
(内容中如有侵权作品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