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车展上,BMW新世代概念车大有主场主符之势,BMW新世代X概念车以及BMW新世代驾趣概念车的亮相,显现出宝马对未来的新思考。

除了展台上亮眼的概念车,整个BMW展台也化身为“巨幕影院”版沉浸式超感智能座舱,通过BMW首创全景iDrive、新世代操作系统X和中国专属AI智能体,全面呈现BMW新世代在设计、技术和驾乘经验上的革命性进化。

每一个细节之中,都能感受到宝马在为中国消费者呈现最具未来感的产品与技术。而在这场未来之旅的设计符文中,最核心的灵魂,无疑是宝马集团设计高级副总裁霍伊顿克(Adrian van Hooydonk)。

因为在霍伊顿克的主导下,我们在“新世代”身上看到了BMW的升级,BMW的进化。新世代,不仅是一款新车,而是BMW全面转型的例证,包括全新的电动系统、电池技术,以及由中国因地制定的全新操作系统。在这一层面上,宝马可能是最早实现这种完美融合的跨国车企。同时霍伊顿克透露,未来宝马会把该设计理念整合到未来全系量产车型中,用技术创新来升华驾驶乐趣。

上海车展上,一场深度访谈中,这位设计大师也全面分享了BMW如何在集合系统性创新与情感共挥之间,实现关于情感、梦想、驾驶灵魂的深度革新。

设计不是科技堆砌,而是情感共挥

“每次来到上海,我都能从日新月异的城市风貌,以及街头那些充满设计感的汽车中感受到中国市场的创新与时尚。”在采访尚未正式开始之前,霍伊顿克如此形容对于中国的感受。



在汽车设计领域,霍伊顿克始终秉持着"以驾驶者为中心"的创作理念。当普通消费者聚焦于参数表上的颜值评分、轴距数据或科技配置时,,正在雕刻着更深层的价值维度。霍伊顿克认为,汽车设计需让人产生情感共鸣,不是简单的科技堆砌,而是让其真正服务于驾驶体验,新世代就是很好的答案。

所以在新世代概念车中,可以看到宝马一系列基于用户体验的创新设计:

BMW首创全景iDrive: 首次用超宽40英寸的投影替代传统仪表盘,让一切驾驶信息轻松融入驾驶者视野。

BMW超感智控方向盘: 精准而自然地支持驾驶,通过主动触觉反馈,确保操作间的安全与相应性。

新世代人机交互系统:以AI智能体、完善的本地化观测环境,让人车互动更加流畅自然。

保持DNA,但不止于经典

在采访过程中,霍伊顿克多次强调,在数字化和电动化潮流中,BMW一直坚守“纯粹驾驶乐趣”的DNA。

而这背后所隐含的是,新世代车型不是重新定义传统,而是为驾驶乐趣的续写,为设计灵魂的新规划。最新推出的新世代驾趣概念车无疑是最好的证明,在这款车的所有特性中,长续航、快速充电是它的亮点,但不是唯一的优势。更重要的是,它保持BMW那种无比出色的性能和精准控制感。



相比于驾趣的传承,新世代概念车的设计改革似乎更具挑战。为了在经典中实现不断创新,霍伊顿克简单介绍了BMW设计创新的三大核心原则:

精美且耐看的设计美学:第一眼惊艳,也要经得起时间洗礼,百看不厌。

保持品牌高识别度:保留BMW特有的识别性,即使创新,也能让人一眼识出。

执行可持续的设计原则:通过缩减部件数量,替代镀铬件的反光效果,大幅提升环境可循环性。

基于此,现在可以看到类似平行四边形的中控屏,它延续了宝马现有屏幕的核心交互逻辑,包括地图打底、巧控浮窗的布局,所有用户熟悉的功能和操作方式都保持不变。同时屏幕进一步变大,多出来的显示区域不会改变曾经的使用习惯,老用户完全可以无缝过渡。



霍伊顿克认为,这种设计既引入了创新元素,又充分尊重了用户的使用习惯。屏幕变大但操作不变,新增功能但保留按键,让新老用户都能轻松上手,不断的平衡能够让新世代车型很好地解决创新与习惯之间的过渡问题。

这无疑不是在向经典致敬的同时,也顺应了新能源时代的需求。

设计,是共同创造

不得不承认,在宝马“新世代”车型中,中国角色已经发生质变,它从曾经的一个销售市场,开始逐步变为体系设计的源头之一。



就像霍伊顿克所说的,其此次来上海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与宝马在上海的设计师团队深入交流,共同探讨、创造新车的新设计。而在这支优秀的团队,绝大多数都是中国本土的设计人才,他们正为宝马全球车型的未来设计注入独特的中国视角。

在新世代车型的内饰中,可以看到宝马与中国团队共创的成果。其线条更加简洁、清爽,同时又更加的温暖,让车内空间像“家庭客厅”般舒适。这种设计哲学延伸至材质选择,既满足中国消费者对豪华感的期待,又保留了宝马标志性的运动基因。足以见得,现在中国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审美倾向与数字化场景,正在重塑全球用户行为标准,也成为了宝马产品设计的重要一部分。



访谈接近尾声时,大家谈到一本讲述BMW设计团队的书,霍伊顿克的回应同样人心:“这本书不是写我自己,而是讲述每一位设计师的故事。即使有人离开BMW,还会怀念过去的创造气氛。设计,永远是一场团队式的创造。”

如此,BMW新世代在创新设计之下,深藏着一种对传统的敬重和对未来的扩写——不仅是技术的挑战,更是一场情感与精神的进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