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看似光鲜亮丽的保险行业里,《蛮好的人生》给我们上演了一出精彩的职场众生相。胡曼黎放弃李奋斗这个决定,表面上看是自断生路,实际上却是这个聪明女人给所有人上的一堂职场课。
胡曼黎这个人很有意思,她身上背着400万的官司,按理说应该是最需要业绩的人。可偏偏就是她,在面对3000万的大单时选择了放手。这不是傻,而是一种更高明的职场智慧。她太清楚了,尤琪这个朋友的价值远远超过一单生意。在保险这个行业,人脉就是生命线,为了短期利益牺牲长期关系,那才是真正的得不偿失。
反观薛晓舟,这个刚当上总监的新人,表现就太不体面了。他以为立下军令状就是担当,实际上却是在用道德绑架胡曼黎。最可笑的是,他居然把胡曼黎的资源当成自己的,这种理所当然的态度,暴露了他作为管理者的不成熟。真正的领导力不是索取,而是共赢,可惜薛晓舟还没明白这个道理。
李青青的安排也很值得玩味。她明知道唐玲拿不下李奋斗,却还是把这个客户同时交给两边,这就是典型的管理者手段。她不在乎谁输谁赢,她要的是鲶鱼效应,让所有人都拼尽全力。胡曼黎看穿了这一点,所以她选择主动退出这场游戏,这反而让她掌握了主动权。
桃姐这个客户出现得恰到好处。300万虽然比不上3000万,但这是胡曼黎给自己留的后路。在职场上,聪明人永远会给自己准备Plan B。而且处理桃姐的保单更能体现专业价值,毕竟这是人家一辈子的积蓄,这种信任比什么大单都珍贵。
胡曼黎要回蓝洋的决定也很明智。她清楚自己在太盈永远只是过客,金振华那里才是她的根基。这种对自身职业规划的清醒认知,是很多职场人缺乏的。很多人容易被眼前利益迷惑,忘记了自己到底要什么。
薛晓舟的"我为你好"其实很伤人。职场上最怕的就是这种道德绑架,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实际上是在满足自己的需求。胡曼黎的应对很得体,她用专业的态度保持距离,既不撕破脸,又守住了底线。这种处事方式值得每个职场人学习。
李奋斗这个案子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每个人的真实面目。唐玲急功近利,薛晓舟自私幼稚,李青青精于算计,只有胡曼黎保持了难得的清醒。她放弃的不是一个客户,而是一场注定会两败俱伤的消耗战。
职场如战场,但真正的赢家不是拼得最凶的那个,而是看得最远的那个。胡曼黎的退让看似软弱,实则是以退为进。她保住了和尤琪的友谊,守住了专业底线,还给自己留了后路。这样的选择,比拿下十个李奋斗都值得。
说到底,职场拼到最后拼的是格局。胡曼黎能放弃3000万的大单,是因为她看到了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而薛晓舟还在为眼前的利益纠缠不休,这种差距,不是靠业绩就能弥补的。在这个故事里,最体面的那个人,恰恰是选择放手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