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刘诗诗古装剧时好像都陷入了一个魔咒,仿佛不时刻保持“好仪态”和淡漠的表情就演不了戏。最近刚播的《淮水竹亭》,她又犯了《一念关山》和《掌心》的老毛病。

先来看刘诗诗的“好仪态”。

在古装剧里保持仪态本是好事,但凡事过犹不及,无论什么场景下都让脑袋、脖子、肩膀处于同一直线垂直于地面,肢体就会显得不自然。

在大多数站着说话的戏里,刘诗诗基本上都保持着抬头挺胸的姿势,与身旁自然站直的演员形成了明显的对比。





当女主带着妹妹(沈月角色)到客栈小憩,刘诗诗坐着的时候依旧保持着抬头挺胸收下巴的姿势。她不累,八先生看着都累。



当女主和妹妹抬头看妖,沈月是正常抬头的姿势——肩膀放松、头部微微上仰,刘诗诗则是保持肩膀打开、梗着脖子往上看,明显一个自然、一个不自然。



当女主跟蜘蛛妖打斗时,妹妹被挟持了,此时刘诗诗居然起范儿了,给观众呈现出英姿飒爽的样子,表情里更是看不到一点着急或担心。



反正看了《淮水竹亭》的观众应该都能感受到,刘诗诗对“好仪态”的执着已经到了一种影响演技的地步了。可能有观众会觉得,她饰演的是东方一族的大小姐,保持好仪态是应该的,但八先生还是那句话,好仪态是对的,但时刻保持好仪态就不正常。

其实不止《淮水竹亭》,她近两年的古装剧都有着过度保持“好仪态”的问题。像在《掌心》里,女主被一位落魄书生挟持的时候,刘诗诗的身体居然是直挺着的,双手居然也是自然垂下的,这样的“好仪态”放在如此紧迫的环境下根本不成立,说难听点就是多余的。



《一念关山》里也一样,走路、站立、吃饭、饮酒、挥剑,无一例外都梗着脖子,仿佛戴着一副隐形的矫姿产品。



回顾刘诗诗2017年播出的古装剧《醉玲珑》,当时她的肢体还是自然的。同样是蹲下跟人说话,以前她的头会往前倾,手臂也会随之自然弯曲,但现在她的背部就像装上了钢板,上半身是僵直的。





撇开时刻保持着的“好仪态”不谈,刘诗诗的“内敛式演技”也会让人觉得不自然。

《淮水竹亭》的女主是一位世家大族的大小姐,冷静聪慧,对外人冷淡疏离。因此,刘诗诗的演法极其内敛,高深莫测到如果只看脸,根本猜不到女主在干嘛。



比如女主把千年老妖打败后,明明是痛快的,刘诗诗却演出了一种上课走神的既视感。



男主跟妖精谈判时表示自己想救妖,妖精(侯明昊角色)不相信、不理解且不屑,妖精的妻子(陈钰琪角色)则是动容的,镜头一转给到女主,刘诗诗那没完全睁开的双眼就像刚睡醒般格格不入。



男主跟毒王打斗之前,回头对女主说了句稍安勿躁,一副下了决心有去无回的样子。结果在刘诗诗脸上,根本看不到“躁”的样子,那一刻八先生是真的不知道她在演什么。



其实男主跟毒王单挑的时候,女主是担心男主安危的,毕竟配音能让人感受到女主的急切,只是观众无法从画面上感受这份急切,因为刘诗诗只是瞪着眼睛,连个皱眉也没有。



等到男主脱离险境,破云团而出时,画面上可以看到女主“急呆呆”(即从剧情可知是急切、表情却很呆)地看着这一切。



当男主抬头看向女主,女主摆了个很起范儿的姿势,不知道的还以为在拍角色定妆照



最后男主向女主伸出了手,而女主在平静地展示美貌。



刘诗诗的“内敛式演技”,已经到了一种只有她知道自己在演什么的程度了。最显著的问题是她的眼皮经常会停在一种半睁不睁的状态下,使得双眼看着很无神。



哪怕是演失望流泪,她的眼神也像失焦,定义为“盲人演技”并不夸张。



其实刘诗诗并非一直如此,偶尔还是可以捕捉到她双眼有神的几个镜头,但不知道为什么大多数场景下她却选择一种死气沉沉的演法。



正因为刘诗诗的演技过于内敛,以至于在《淮水竹亭》里,硬是把平时那些演技一般般的小花衬托得自然灵动了。

比如沈月,她曾把《流星花园》的杉菜演成智商不高的样子,也在剧版《七月与安生》里贡献了灾难般的哭戏。可是在《淮水竹亭》里,她饰演的女主妹妹是可爱灵动的,虽然偶尔还是有一丝“我在演可爱”的感觉,但整体是自然的。



再比如陈钰琪,她在《镜·双城》里大多数时候都面无表情,贡献了让人印象深刻的“面瘫式演技”。没想到在这部剧里,她的哭戏都很真,诉说自己家族被灭时、看着爱人消失时,那些仇恨和伤心的泪水都符合“真看真听真感受”。



又比如章若楠,前段时间她在《难哄》里一度被吐槽永远是一副淡淡的表情,但到了这里,她的表现是及格的,特别是有几场哭戏,是能吸引观众投入到剧情里的水平。





刘诗诗的“好仪态”和“内敛式演技”要坚持到什么时候,要看她能不能接受外界真实的声音。毕竟到她这个咖位了,业内人士是不敢也不方便说什么,她身边的工作人员更是会把吐槽的声音都处理掉,把她保护起来。

其实刘诗诗坚持这么演下去也不是不行,至少贡献了喜剧效果,她演得开心,观众看片段也看得开心,双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