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9日,美国参议院以67票赞成、29票反对的投票结果,正式确认戴维·珀杜(David Perdue)出任美国驻华大使。这一任命标志着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的又一次重大布局。
这位75岁的老牌政客、商界大亨,究竟是何方神圣?为何特朗普如此青睐他?他的上任,又会对中美关系带来怎样的变数?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位美国新任驻华大使的“多重身份”,以及他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一、商界大亨,40年亚洲经验,曾把美国工厂搬空?
戴维·珀杜的职业生涯始于商界,而且是个不折不扣的“亚洲通”。
他1949年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毕业于佐治亚理工学院,拥有工业工程和运筹学学位。毕业后,他迅速进入商界,先后担任过锐步(Reebok)CEO、达乐公司(Dollar General)CEO、莎莉集团(Sara Lee)高管**等职位,在零售和制造业领域积累了40年的经验。
但真正让他与中国结下渊源的,是他长期在新加坡和香港的工作经历。
1990年代,他主导莎莉集团将生产线从美国转移到亚洲,关闭了数十家美国工厂,转而依赖中国等地的廉价劳动力。
2000年代,他推动达乐公司进军中国市场,试图复制其在美国的低价零售模式。
这些经历让他对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的商业环境极为熟悉。但讽刺的是,他的商业决策恰恰与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背道而驰——特朗普一直呼吁制造业回流美国,而珀杜却曾是“产业外迁”的推手。
珀杜的商界经历让他成为“中国通”,但也让他饱受批评。民主党人曾攻击他“为了利润牺牲美国工人”,如今他却成了特朗普的对华政策执行者,这其中的矛盾,恐怕连他自己都难以解释清楚。
二、政坛沉浮,从商界巨擘到政坛新星
2014年,珀杜首次踏入政坛,成功当选佐治亚州联邦参议员。
在国会期间,他迅速成为特朗普的坚定盟友,并在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外交关系委员会担任要职,主导多项涉及亚太安全的政策。
但珀杜的政治生涯并非一帆风顺:
2020年,他在参议员连任竞选中败北;2022年,他竞选佐治亚州州长,再次惨败。
两次失败让他的政治前景蒙上阴影,但特朗普依然力挺他,甚至在2024年胜选后,直接提名他担任驻华大使。
为什么特朗普如此信任他?
一是忠诚度满分。珀杜是少数在特朗普执政初期就公开支持他的共和党人,甚至在关税政策上改变立场迎合特朗普。
二是亚洲经验丰富。特朗普在提名声明中特别强调,珀杜“职业生涯大部分时间在亚洲和中国工作”,是处理对华事务的“理想人选”。
珀杜的政治生涯充满戏剧性——两次竞选失败,却因“忠诚”获得驻华大使这一关键职位。特朗普用人,果然只看“站队”,不看能力?
三、对华立场:一边渲染“中国威胁”,一边想做生意?
珀杜的对华政策主张,可以用“矛盾”二字概括。
一是强硬派言论,多次渲染“中国威胁论”。2019年,他在参议院听证会上质问美军高层:“中国军队是否构成长期威胁?”
2020年,他联名致信美国政府,警告要警惕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
2024年9月,他在《华盛顿观察家报》撰文称,中国在“新战争”中变得越来越积极。
二是商业背景,曾积极推动中美经贸合作。他在商界时,曾大力推动美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他主导的零售企业依赖中国供应链,甚至关闭美国工厂以降低成本。
这种“说一套做一套”的风格,让不少美媒质疑他的立场是否真诚。《福克斯新闻》直接指出:“珀杜的主张存在前后矛盾”。
珀杜的对华政策,很可能延续特朗普的“交易思维”——一边施压,一边谈判。但问题是,中国早已不吃这一套,他的商业经验能否转化为外交成果,仍需观察。
珀杜上任后,将面临三大挑战:
一是贸易战2.0的严峻现实。特朗普已放风要对华加征新关税,珀杜可能负责具体谈判。但他的商业背景让他更倾向于“务实交易”,而非全面对抗。
二是台海、南海博弈的风险。作为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前成员,他在安全议题上可能更强硬。但中美若因台海问题擦枪走火,他的商业经验能否缓和局势?
三是国内政治面临的压力。民主党人已质疑他的“利益冲突”,认为他可能偏向商业利益而非国家安全。
珀杜的上任,标志着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的延续——强硬但不脱钩,施压但留余地。
他的商业经验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带来务实合作,也可能因“利益关联”引发争议。
未来几年,中美关系的走向,或许就取决于这位“矛盾大使”如何在商人与政客的身份之间找到平衡。
(本文部分信息综合自央视新闻、新浪财经、观察家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