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即将举行的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有2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将出席。

这次庆典对于俄罗斯来说无疑是一件大事。按照国际习惯,整数年的纪念日一般都会大办。尤其是前不久,俄罗斯刚刚宣布收复了库尔斯克地区,虽无法与当年的卫国战争胜利相提并论,但象征意义也非常强。



为了办好这次庆典,俄罗斯早已经向多个友好国家和组织发出邀请,其中就包括印度。普京对于莫迪可以说是盛情邀请,今年2月《塔斯社》就称莫迪要参加,并且会派出阅兵方阵。4月,《卫星通讯社》再次报道向莫迪发出了邀请。

然而,莫迪却不太给面子,突然反悔,拒绝了普京的邀请,已经确认不会出席胜利日阅兵,更不会派兵参加。

要知道,印度与俄罗斯的关系非同一般,印度70%以上的武器来自俄罗斯,包括现役使用的T-90坦克、SU-30战斗机和S-400防空导弹。而在俄罗斯遭到制裁后,印度也大量采购俄罗斯的石油,并且为其购买西方国家用于生产武器的精密机床和其他关键零部件。



那么印度为何突然反悔呢?主要有三个原因:

其一、恐袭事件引发的治理重心转移。前不久,印度国内发生恐怖袭击,造成26人死亡,莫迪也中断访问紧急从国外赶回来。目前,印军正在开展反恐工作,而且与巴基斯坦紧张对峙,连续6个晚上发生了交火,甚至有爆发全面冲突的迹象。

在这种情况下,莫迪作为领导人需要留在国内,亲自领导应对危机。而且国内发生灾难,又跑去国外参加庆典,反差太大不合时宜,会被国内舆论解读为忽视国内安全问题。当然,这并非主要原因,因为2024年俄罗斯举办的胜利日阅兵,当时印度国内没发生大事,莫迪也没有参加。



其二、俄乌冲突中印度的平衡外交策略。俄罗斯举办胜利日阅兵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即打破西方国家的孤立。印度也被西方国家视为盟友,如果莫迪能参加,无疑为这场阅兵增添了许多亮点。但很显然,莫迪拒绝充当俄罗斯的宣传工具。

实际上不论是俄乌冲突,还是在俄罗斯与西方国家之间,印度的立场都非常模糊,不会轻易选边站。俄乌冲突爆发后,印度不愿制裁俄罗斯,并与其保持着紧密的贸易关系。但同时也悄悄卖炮弹给乌克兰,即便俄罗斯抗议也无法阻拦。印度并不愿意因为支持俄罗斯而去得罪西方国家。

其三、美印俄三角关系的动态博弈。特朗普上台后推行他的“印太战略”,将印度视为重要支点,极力拉拢。比如此前莫迪访问美国,双方决定推动实现在2030年贸易额翻倍,特朗普还准备向印度出售F-35战斗机。此后又将印度列为首个达成关税协议的国家,还派副总统访问印度。莫迪若参加莫斯科阅兵,必然会担心损害美印互信。

尤其是,最近几年俄罗斯深陷乌克兰战场,自身武器装备也不够用,能给印度的支援非常有限。而印度也已经等不及,开始转向西方国家或者依靠自己制造武器,比如前两天印度宣布向法国采购26架阵风战斗机,总价值74亿美元。这层关系,也削弱莫迪“冒险”赴俄的政治动力。



俄罗斯与印度的关系非常微妙,尽管历史上苏联帮过印度大忙,后来又常把最新式武器卖给印度,但双方从来不以兄弟相称,更像是一种交易型关系,而非战略伙伴。

即印度对俄罗斯的武器有寻求,在其被制裁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转售石油获利,印度就干。但想要印度更一进步在外交上支持,印度则不会答应。印度与俄罗斯的交往完全是因为有利可图,而且以不得罪西方国家为前提。

但尴尬的是,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已经无法满足印度的武器需求,印度也不敢贸然把钱砸给俄罗斯,所以双方的关系就显得不得那么亲密。

目前俄乌战争已经进入尾声,双方即将迎来谈判,在此背景下,俄罗斯急需获得外交支持,以使自己在战场上获得利益合法化。所以即便面临战争威胁,俄罗斯仍操办大型庆典。但印度始终未在外交上为俄罗斯发声,也不参与其庆典,这不免让普京寒心。

不过,这一次也应该让俄罗斯明白什么叫患难见真情,看清了谁才是真正的兄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