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经常反复琢磨一件事,越想越心慌?
心理学发现:总爱焦虑的人,其实是被一个习惯困住了——想太多!
这类人总在纠结过去的选择对不对,担心未来会不会出问题,就是没法好好活在当下。我经常收到这样的留言:
"考研失败是不是人生就完了?"
"刚入职总怕被领导开除怎么办?"
"参加聚会没人理我多尴尬啊?"
"对象最近冷淡了是不是不爱我了?"
这些烦恼说白了都是"想太多"惹的祸。
明明事情还没发生,自己先脑补了一堆糟糕剧情,结果把自己耗得精疲力尽。更扎心的是,这些胡思乱想不仅没用,还会让我们原地打转,甚至搞砸重要的人际关系。
那么,该如何摆脱这种情况呢?送你三个锦囊:
第一招:换个角度看问题
为啥我们总爱钻牛角尖?根源在于两个心结:觉得自己不够好+缺乏安全感。
这种"我不行"的念头会开启恶性循环:
自我否定→焦虑纠结→更没信心→更焦虑
而要打破这种负面循环,关键就在——调整心态。记住:很多烦恼不是事情本身有问题,而是你看事情的角度需要调整。
举个常见例子:给领导发方案后没收到回复。
消极想法:"肯定是我做得太烂了,又要挨骂了"
这时候你会提前陷入忐忑不安和焦虑中。
积极想法:"领导可能在忙,先做其他工作吧"
看吧,同一件事换个角度想,产生的情绪也截然不同。
所以,从现在开始,每当冒出负面念头,有意识的训练自己,试着找三个积极角度反驳它。从而提升自我认可价值感和安全感。
第二招:先动起来再说
其实,焦虑有个死对头——行动。
哈佛研究发现:想太多的人往往做得太少。
这是因为大脑有个bug:闲着就会自动制造焦虑。但当你真正忙起来时,根本没空胡思乱想。
就像《行动改变人生》里说的:情绪不受控制,但行动可以自己做主。
但是,很多人知道这个道理却不敢行动,怕搞砸怎么办?记住两点:
1. 人生是场无限游戏,走错一步还能重来
2. 坐着瞎想只会更焦虑,行动起来至少能积累经验
并且,下次焦虑发作时,立刻做这三件事:
①站起来喝口水
②写下三个能立即做的小事(比如整理桌面)
③马上完成其中一件
慢慢地用行动去调整自己,拿出玩游戏的精神来,慢慢你也会成为一个勇敢无畏的玩家。
第三招:每天记录小确幸
焦虑的人常犯一个错误:总在等"大事"带来快乐,却忽视了日常小幸福。
伯恩斯焦虑自助疗法中,为我们举了个有趣的例子。
一位作家竭尽全力想要创作出“伟大作品”,他认为在创造出伟大作品之前,自己再也不可能快乐,因此日渐焦虑,写作状态也急转向下。
对此,伯恩斯表示:“事实上,只有当我们感到快乐、放松和自我接纳时,我们才无所不能。”
后来,当这位作家学会快乐预测法记录后,他逐渐放松了下来,不执著于伟大的作品,反而重新找回了写作的乐趣。
由此可见,快乐也是消除焦虑情绪的秘诀之一。
那么,快乐预测法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非常简单:
1. 早上起床,先列出今天要做的5件事(哪怕是洗碗、取快递)
2. 然后预测做这每件事会带来的快乐值(1-10分)
3. 做完后,立刻记录自己的真实快乐值
再比较预测和实际得分是否一致。
坚持一周以后,你会发现:快乐藏在日常小事里,根本不需要等"人生大事"。
所以,容易焦虑的人要记住三句话:
①想不通就换个角度想
②动起来比空想管用
③每天攒点小快乐最实在
下次焦虑上头时,试试对着镜子说:"停!先喝口水/出门走走/给朋友发个表情包"。你会发现,当身体先动起来,大脑也会跟着晴朗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