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桂杰

临近中午,快递小哥张辉来到北京市东城区国瑞购物中心南门的“暖新驿站”,掏出随身携带的水杯接满了水,又在驿站里泡了一桶方便面。

“我在附近几个商场送外卖,跑累了会过来休息,有时还会打个盹儿。”来自河南信阳的刘辉在北京送快递已经有3年,在他这样的快递小哥心中,由北京崇外街道总工会提供的“暖新驿站”就是和他一样的新就业群体暖暖的“家”。


国瑞购物中心南门“暖新驿站”内,一位快递员在接水喝。梁胜杰/摄

“暖新驿站”是总工会服务工人群体100年的缩影之一。202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1925年,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通过的《中华全国总工会总章》中规定,工会八项职责之一就是保障工人利益。100年来,中国工会始终高举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旗帜,把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作为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职工全面发展。

随着时代变迁,新就业群体不断涌现,全国总工会为工人群体提供的服务形态也在变迁。“工会组织关心关爱新就业劳动者、农民工群体,通过爱心互献、工会驿站12351、工会服务热线、职工之家APP等品牌,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全国总工会研究室主任陶志勇表示,除此以外,工会还坚持加强工会改革创新,推进工会改革试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等,建立完善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作工会体系。

工会驿站为户外劳动者暖心护航

在国瑞购物中心南门“暖新驿站”门口,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见到了来自河北邯郸送闪送的快递小哥刘君,刘君说,自己路过这里,刚开始不敢进去,把电动车停在门口,从APP抢单模式下线歇歇脚,“暖新驿站”值班的工作人员见状马上过来邀请他进去休息。“太暖心了!”刘君说。

这座户外一站式“暖新驿站”面积近30平方米,设有冰箱、空调、座椅、微波炉、图书架等服务设施,刘君可在驿站内享受24小时的休憩、充电、休闲与阅读等服务。夜晚需要休息时,刘君可通过“党心e家”智慧平台小程序扫码进入“暖新驿站”。

类似刘君这样的新就业群体,属于户外劳动者,经过调研,这类劳动者有着“吃饭难、喝水难、休息难、如厕难”等实际问题。全国总工会权益保障部部长王君伟说,面对户外劳动者的这些实际问题,2016年年初,全国各级工会开始建立以户外劳动者为主要对象,以工会驿站为主要载体的服务体系,推动改善户外劳动者工作条件。

王君伟介绍,截至2024年年底,为做好青年外卖骑手等就业群体服务工作,全国共设立了18万个工会驿站,11万个驿站配备了应急药品,还有2万多个驿站具备法律服务功能。日前,全国总工会正推动相关平台企业建设更多服务劳动者的工会驿站,并协调百度地图、高德地图开展驿站上图工作,助力工会驿站离新就业群体青年更近一点。

“互助保障”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撑起“保护伞”

工会系统深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在新就业形态群体遭遇生病和意外伤害时,一些工会建立的保障互助机制正发挥积极作用。

“感谢工会‘娘家人’的守护,这笔互助金真是雪中送炭!”近日,广州顺丰职工陈小勇谈起“工会二次医保”时难掩激动。2024年9月,他因患扩张性心肌病住院治疗,在医保报销后仍需承担3.4万元费用。由于他参加了广东省工会推行的职工互助保障计划,申领到1.3万多元互助金,缓解了家庭经济压力。

日前,广州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工会将一面锦旗送至广东省总工会和广东省职工保障互助会,鲜红的锦旗上“保驾护航为健康 真情服务新业态”的字样格外醒目。


图片由广东省职工保障互助会提供

据介绍,2024至2025年,广东省职工保障互助会累计从结余资金中安排5000万元,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赠送“工会二次医保”,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因病住院治疗或者因意外事故导致身故、残疾,都可以获得理赔,如广州市的“工会二次医保”年度最高补助金额可达19万元。

2024年12月,广东省职工保障互助会出资200万元,联合广东省职工发展基金会设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慰问帮扶专项基金,对生活困难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及其直系亲属进行慰问帮扶。

广东省职工保障互助会理事长吴颉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说:“‘工会二次医保’和慰问帮扶专项基金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感到了‘娘家人’带来的温暖,既补齐了新业态群体社会保障短板,又增强了职业归属感,这是工会百年发展过程中‘劳动最光荣’的时代注脚。”

深化“产改” 增强技能型岗位吸引力

从2020年开始,全国总工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以下简称“产改”)按下开始键,为无数青年技能人才铺就了职业发展之路。

“没想到能评上工程技术高级工程师职称!”山东济宁市任城区济宁市金牛机械有限公司技术部长徐公强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非常兴奋。徐公强参与企业多种机械设备设计、工艺制作、工艺改进工作,申请并通过专利100余项,但因自身学历限制无法申报高级工程师。

为破解企业人才职称晋升难题,山东省出台《创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职称评审机制若干措施》。专精特新序列企业职称评审,不受学历资历、工作年限等条件的限制。徐公强通过董事长举荐制如愿取得了高级工程师,圆了他的“高工梦”。

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中唯一的产业工人委员、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鹿新弟也遭遇过高级职称评定难题。鹿新弟是全国劳模和第十三届、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他曾8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科学技术奖)、24次获得国际发明展览会金银铜奖、26项国家专利、144项国家、省、市技术创新奖……2021年,他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申请评选高级职称受阻,厂里因为他是工人身份,不同意推荐他参与评选高级职称。

后来,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关注下,鹿新弟顺利评上了高级职称。2022年4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鼓励企业设立“新八级工”。全国各省人社部门和工会均联合发文,打通制度落实“最后一公里”。

“产业工人的职业发展,直接关系到技能型岗位的职业吸引力和青年群体的职业选择。”鹿新弟说,“在现有实践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完善‘八级工’技能等级制度并通过立法等形式固定下来,制定相应的评聘标准,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技术发展状况和职工队伍状况设置合理的评聘比例。”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