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香型揭秘|(四)酿酒原料、酒曲、温度的差异影响香型

文/子椿



前文说过,传统白酒的香气的产生,是主要原料在酒曲的催化作用下,分化出芳香型化合物,并相互作用形成芳香气味。并且由于生产原料不同,酒曲品种不同,窖池窖缸环境不同,温度控制不同,时间周期长短,水质差异等因素,所以形成了不同风味香型的白酒。下面我们具体分析原因所在。

一、原料不同,主味不同



在我国,酿酒原料有高粱、大米、小麦、玉米、青稞、薯类(红薯、马铃薯等)等常见的农作物,以及葡萄、苹果、梨、枣、山楂等果品。每种原料都有其独特的特性,这些特性直接影响了最终酒品的风味和品质。本文探讨的是白酒,我们就其主要原料谈谈特点。

1)高粱:现在名优白酒的主要原料,氨基酸种类较齐全。特点是出酒率高,香气独特,醇厚持久,回味悠长。

2)大米:淀粉含量高,南方酿酒主要原料之一,特点酒质纯净,口感甜美,酒香细腻。

3)小麦:富含蛋白质,特点是口感丰满细腻,绵甜悠长,香气浓郁醇厚。

4)玉米:淀粉脂肪含量高,特点是口感甜美,香气甘甜。

5)青稞:富含纤维蛋白质,特点是清香醇厚,绵甜爽净。

6)薯类:富含淀粉,特点是香气浓厚,味道甘甜。

二、酒曲不同,出酒各异

酒曲是传统酿酒的糖化、发酵和生香剂。按原料分来分主要有小麦和稻米,故分别称为麦曲和米曲。用稻米制的曲,种类也很多,如用米粉制成的小曲,用蒸熟的米饭制成的红曲或乌衣红曲,米曲(米曲霉)等。现代大致将酒曲分为五大类,分别用于不同的酒。



1)麦曲,小麦为原料,制作成砖型,主要用于黄酒的酿造;



2)小曲,原料为稻米、高粱、大麦、中草药等,形状多为鸡蛋形,主要用于黄酒和小曲白酒的酿造;



3)红曲,原料为稻米包括粳米、籼米、糯米等,不规则颗粒状,主要用于红曲酒(黄酒的一个品种)的酿造;



4)大曲,原料为大麦、小麦、豌豆等,多为砖型,用于蒸馏酒的酿造。



5)麸曲,原料主要为麸皮,散状。上世纪五十年代才发展起来的,用纯种霉菌接种以麸皮为原料的培养物,可用于代替部分大曲或小曲。麸曲法白酒生产周期短,只需要6~7天,出酒率高,可达70%。全国用此法酿酒产量一度曾占总产量的70%以上。

三、温度不同,香型不同



酿造白酒多用大曲,大曲按温度又分为低温曲、中温曲、中高温曲和高温曲(笔者不从事专业研究,只是综合多文进行总结,如有谬误请专业人士予以赐教)。

1)低温曲,黄酒、米酒、清酒等用曲为代表,原料糯米为主,制曲温度30℃~40℃;此时微生物的活性最高,发酵力最高。菌群产生酚类、醛类、醇类等成分,具有甜香气味。

2)中温曲,清香型白酒所用大曲为代表,原料为大麦、豌豆,不用小麦,制曲温度为40℃~50℃;此温度下的糖化力、液化力和发酵力高,发酵时间短,出酒率高,但生成的香味物质较少‌,酒中的乙酸、乳酸及其乙酯含量高,出酒清新淡雅,清冽自然。

3)中高温曲,浓香型白酒所用大曲为代表,原料小麦为主,制曲温度50℃~60℃;使用中高温曲酿酒,糖化力、液化力和发酵力度居中,产出的香味物质明显比低温曲多,同时因窖泥微生物的影响特别是己酸菌的作用,己酸及己酸乙酯生成较多,故产出的酒窖香浓郁、酒体丰满。

4)高温曲,酱香型白酒所用大曲为代表,原料为小麦,制曲温度60℃~70℃,菌群耐高温,但糖化力、液化力和发酵力度最低,因此用曲量也是最多的。高温曲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醇类、醛类、酚类等香味物质,香气浓郁,有着典型的焦香、糊香等气味。

限于篇幅,关于影响酿酒香型的发酵时长以及水质等因素,我们下文再谈。



2025/4/30榆木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