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浩渺长河中,75年转瞬即逝。对于《江西工人报》而言,这75载岁月镌刻了波澜壮阔、饱含奋斗与担当的深深印记,在时代洪流中坚守初心、与时俱进,铸就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工运新闻史,也见证并记录了江西这片红土地上劳动者的拼搏与辉煌。创刊至今,这份报纸始终是江西工人运动的见证者、红色基因的传承者、职工权益的守护者。75年铅火淬炼,75载的薪火相传,不仅记录着江西工人阶级的奋斗史诗,更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与深情。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

将时钟拨回至75年前,那时,新中国成立不久,百业待兴,江西这片红色热土也开启了建设的新征程。广大工人阶级作为国家建设的中流砥柱,急切需要一个能够反映自身诉求、传播先进生产经验、展现昂扬精神风貌的舆论阵地。在这样的契机中,《江西工人报》应运而生,于1950年3月创刊。当时,《江西工人报》被明确为“各级工会组织教育、指导广大职工群众、推动工作的有力武器”。自此,她便承载起团结引导广大职工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工运事业发展的神圣使命。

在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江西工人报记者深入工业厂房、走进车间班组,为广大工人传递党的声音,报道劳模风采,宣传权益保障,成为广大职工了解时政、参与建设的重要平台。那时的《江西工人报》,是许多家庭饭桌上的“精神食粮”,更是厂矿车间墙上的“宣传窗口”。

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市场经济飞速发展,职工队伍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工会工作也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江西工人报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转型创新,推出一系列深度报道、调查文章与专题栏目,关注职工生活、反映职工心声、维护职工权益,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成为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有力舆论阵地。

尤其是近年来,面对媒体格局深度重构、信息传播加速迭代的新挑战,江西工人报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激发和增强活力,新闻宣传提质和媒体融合提效持续推进,发展为今天拥有报、刊、网、微等多平台、多渠道全媒体矩阵的新型主流媒体。在这个过程中,全媒体人才不断成长,视频号发展迅速,AI作品获得良好流量。这些成果表明,江西工人报在媒体融合的道路上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正逐渐适应并融入新时代的传播潮流。

《江西工人报》的文化副刊独树一帜。在报纸行业下行、许多文化副刊被压缩的情况下,《江西工人报》却逆势增加版面,先后开设《鄱阳湖》《文化家园》《读书》等副刊版面,不仅为广大文学爱好者提供了展示的平台,也为江西的文化建设添砖加瓦。各种文化活动的开展,从征文到书画展,再到全民诵读活动,都体现了报社在文化润赣、构建职工心灵图谱方面的不懈努力。

感恩同行,心手相连

75年的发展之路,绝非一帆风顺。众多同行者的支持与信任,为江西工人报的成长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主管部门的托举,是单位行稳致远的“定盘星”。江西省总工会长期作为江西工人报的主管、主办单位,始终把媒体建设作为推动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力量,为报社发展提供了坚强后盾。近4年,加入江西日报社(江西报业传媒集团)大家庭后,在报社(集团)的坚强领导和省总工会的大力支持下,江西工人报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激发和增强活力,在新闻内容、媒体融合、体制机制、经营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改革试点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写好了事业单位改革“后半篇文章”。

老一辈编辑记者的耕耘,是报纸薪火相传的“引航灯”。在没有电脑、没有网络的年代,一代又一代的老一辈编辑记者手工排版、胶片摄影,日夜兼程,夙兴夜寐。是他们秉持新闻人的职业信仰与人格操守,为后辈留下了薪火相传的精神火炬,树立了最可敬的榜样。

基层通讯员的坚守,是新闻最深厚的根系。在全省各基层工会组织活跃着数以百计的通讯员,他们深入生产一线,走访普通职工,以真情记录奋斗瞬间,用笔触展现劳动光荣,是江西工人报最重要的内容来源和精神盟友。他们写下的不仅是一篇篇稿件,更是一段段温暖而鲜活的时代故事。

千万读者的信任,构筑起媒体最坚固的底座。75年来,从创刊初期的数人传阅一份报纸,到如今拥有庞大而稳定的读者群体,这份支持与信任始终是江西工人报前行的强大动力。他们与报纸一同成长,见证了报纸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革与发展,在报纸的陪伴下,了解全省“三工”动态信息,学习先进职业技能,丰富自身精神世界,他们用订阅、分享等实际行动,表达对“工字号”媒体的钟爱与支持。

继往开来,勇担使命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江西工人报正面临更加广阔的舞台,也肩负更加光荣的使命。

我们将继续坚持内容为王,讲好新时代江西劳动者的故事。聚焦一线职工,聚焦基层工会,聚焦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弘扬与传承,不断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产品,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我们将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平台,拓展新闻传播方式和服务形态,努力把江西工人报打造成融传播、服务、互动于一体的现代工会宣传主阵地。

我们还将进一步深化与全省各级工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的协作联动,持续壮大通讯员队伍,广泛听取职工群众心声,构建全民传播、共享资讯的传播新格局……

75载春华秋实,是历史的厚礼;75载风雨同舟,是奋进的赞歌。75年来,《江西工人报》如同赣江之水,滋养着红土地上的劳动之花。从安源路矿的星火到“1269”行动计划的产业蓝图,从铅字排版机的轰鸣到全媒体的智慧屏幕,变的是一代代传播技术,不变的是“与党同心、与工运同向、与职工同行”的信念。

今天,当新一天的太阳升起,我们深知:新闻永远在现场,理想始终在路上,而全省各级工会和广大职工,永远是我们最坚实的依靠、最温暖的港湾。让我们继续书写属于劳动者的奋斗故事,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凝聚智慧和共识,为推动新时代工运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媒体力量!

来源:本报消息

撰稿:本报全媒体记者贾明

值班编校:罗晶晶、徐贵保

值班主任:齐菲斐

值班编委:邹晓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