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林佩瑶

4月30日上午,枣庄市召开“讲好枣庄青年故事”青春事迹记者见面会,6位来自不同行业的优秀青年代表到现场进行交流。



黄家坤 枣庄市青年商会会员 清峦福兴集团总经理

记者提问:请问黄家坤先生,青年企业家作为产业升级和城市发展的先锋力量,创新突破、务实担当是其鲜明的特点与优势,请问您在这个过程中是如何锚定“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目标,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统筹兼顾的呢?

黄家坤:作为一名从事机械制造的青年企业家,我深知“创新驱动”和“数字赋能”是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核心,在企业发展中主要做了三点工作。

一是紧抓时代机遇,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企业创新突破。首创“软件+硬件+互联网营销”发展模式,营收连续五年保持40%以上增幅,今年2月成功接入DeepSeek开源推理大模型集团服务器,一季度订单超3亿元,顺利实现“开门红”。超前将AI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应用于机床生产全过程,依托自主研发的机械云管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施智联装备全流程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大数据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工厂等一批智能化改造项目,集团获评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省级智能工厂。

二是注重企业治理,推进数智化建设,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将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入企业各环节。2017年公司成立德萨大数据公司,利用大数据分析精准把握市场需求和客户偏好,优化产品研发和市场营销策略;借助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运营成本;搭建自动化办公平台,提升企业内部沟通协作效率,打破信息壁垒,实现优化资源配置。

三是坚守家国情怀,勇担社会责任,争做时代青年先锋。作为一名党员,始终坚持初心使命,内部设立“员工关怀基金”,对各类困难员工提供关怀和帮助;积极参与共青团“引航计划”“希望小屋”“牵手关爱”“暖冬包裹”等青少年成长关爱项目,每年对外捐赠帮扶各种善款30余万元,切实实现企业发展经济效益和服务社会的双促进。


刘浩然 吉美大健康产业(山东)有限公司总经理

记者提问:请问刘浩然先生,近年来,全市上下聚力打造具有鲜明特质的乡村振兴枣庄范例,乡村好青年是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请问您是如何推动行业领域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呢?

刘昊然:作为一名返乡创业青年,我坚持以“小石榴”撬动“大产业”,通过三产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一是以创新驱动夯实一产基础。联合28所高校共建科研平台,组建青年创新团队,成立园区团支部,聚焦石榴“良种繁育—标准化种植—采后保鲜”全链条攻坚,攻克了石榴多酚提取等12项关键技术。建设国审良种“秋艳”石榴种植基地,与2000余户果农签订定向收购协议,定期开展青年文明号集中服务,解决周边果农种植和销售难题,带动合作果农增收500元以上。

二是以全链加工做强二产支撑。锚定“深加工增值”目标,打造7.2万平方米的产业园区,开发50余款石榴相关产品,非遗技艺传承的石榴酵素煎饼成为“网红爆款”。2024年产业园实现产值2.3亿元,吸引8家上下游企业入驻,培育规上企业4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初步形成石榴产业集群,让石榴从“论斤卖”变为“按价值算”。

三是以场景融合做活三产生态。紧扣“文旅+数字”趋势,打造15个电商直播间,培养从业青年10人,创造10分钟11万单的销售纪录。建设5000平方米的沉浸式石榴文化体验中心,推动“农业观光—加工体验—文化研学”深度融合,让石榴产业从“单一生产”转向“多元消费”,间接带动物流、餐饮等配套产业增收超2000万元。

未来,我将继续带领团队深耕“石榴+”大健康产业,让火红的石榴成为乡亲们的“致富果”“幸福果”,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青春动能!


高畅 枣庄市众志公益促进中心秘书长

记者提问:请问高畅女士,您为什么加入青年社会组织,能否为我们讲述下作为职业公益人有什么不一样的感悟和体验?

高畅:我的加入也是因为一次特别的经历。2020年本在大四已经找好实习工作的我,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原本的计划,就这样我和众多年轻的伙伴一起开始了志愿者工作。在随后的困境家庭走访中,我遇到了一个非常触动我的女孩,她已经上初中,身高却仅有一米四,我到她家的时候她正在院子里给残疾的父母烧柴做饭,从她家走出来的那一瞬间,我决定留下来,为乡村困境儿童贡献自己的力量。

很多人觉得做志愿者就是帮助别人,但看到孩子们天真的笑脸,感受到老人拿我跟自己孩子一样亲,真的是带给我很多感动。我帮助了他们,他们也给我力量,所以我也想在这条路上坚持下去,让爱传递下去。

从办活动到做项目,再到成为机构负责人,最后参与基金会工作,我从一名公益小白到现在带领着伙伴们一起从事青年公益活动,一晃五年过去了,我们团队中每一位加入者背后都有自己的公益故事,他们满怀热血、以爱之名坚守着自己的岗位。

希望通过搭建青年公益的平台,我们能吸引更多有想法有执行力的青年去做对社会有价值的事情,将自己的活力与创造力转化为行为动力,用实际行动去影响下一个人。


赵敏 枣庄市实验小学大队辅导员

记者提问:请问赵敏女士,“红领巾”的成长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引领少先队员从小听党话、跟党走,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一项光荣且重要的任务。作为一名大队辅导员,您是如何在工作中对少先队员进行政治启蒙和红色教育的?

赵敏:作为一名大队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我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积极落实这一重要使命:

一是融入主题活动。我持续开展红色教育活动,通过“读”“谈”“演”等活动形式,让红色教育在少先队员心中埋下种子。

二是开发红色课程资源。在实践中,我摸索总结了红领巾寻访百名老党员、少先队员讲述百个红色老物件故事、党员家长讲百节党课、师生传唱百首红歌等“四红四百”项目式课程。借助学校“五老助思政”特色品牌,邀请老革命家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开展红色专题讲座,引导队员珍惜现在幸福美好的生活。

三是开展红色实践体验活动。实践出真知,我们的家乡枣庄就是一片红色沃土,我定期组织队员们去开展研学活动,同时,鼓励队员们参与“红领巾讲解员”志愿服务活动,在实践中真正让红色文化融入队员们的血脉之中,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精神指引。

总之,在培养队员传承红色基因的工作中,我会不断探索、创新方式方法,让红色基因在一代又一代队员们的心中牢牢扎根,激励他们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周源 枣庄市市中区文化路消防救援站消防员

记者提问:请问周源先生,人们都说消防救援工作水一半、火一半,热一半、冷一半,吃一半、睡一半,很不容易,请问支撑你坚守岗位、做好工作的信念是什么?

周源:我想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我对消防员这个职业无比热爱,这是一个有温度的职业,也是一个有挑战性的职业,是在和平时期受人民群众和社会尊崇的职业,我为自己是新时代“火焰蓝”中的一员而感到自豪。

二是群众对我们的肯定和褒奖。“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给人民以力量,在服务人民中传递党和政府温暖”。我也经历过命悬一线的生死救援,也参与过艰苦卓绝的灭火战斗,但只要能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别是看到群众对我们报以肯定的态度时,内心非常开心,那一刻,我们付出再多的艰辛,都是值得的。

三是奋斗最能体验价值。消防救援队伍培养了我,教育了我,无论是在“高低大化、林震洪交”等专业队伍建设上,还是在森林火灾和防汛工作创新绘制“一张图”上,以及“防消联勤”、熟悉演练上,我始终坚信八个字:千锤百炼、精益求精,始终以一名共青团员的热血和担当,做到“基础的反复练、重要的重点练,困难的坚持练”,这不仅让我积累了过硬的体能,还掌握了绳索、舟艇等一系列灭火救援专业技能,更让我磨炼了坚韧不拔的意志,确保在关键时候,我们都能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真正在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中体现自身价值。


李民一 枣庄市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志愿者

记者提问:请问李民一先生,作为刚步入基层的志愿者,你在适应工作环境和角色转变过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是如何克服的?

李民一:对我而言,适应工作环境和角色转变过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从“象牙塔学子”到“田间地头服务者”思维模式的蜕变。初到西岗镇时,我习惯性的等待“标准答案”,就像拿着课本等待老师布置作业、划重点。但在志愿服务的实践中,我逐渐掌握了基层工作的方式方法。

在一次乡村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宣讲活动中,我协助布置场地、制作课件、参与内容策划,与孩子们一起将红色故事改编成情景剧,“沉浸式”体验先辈们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活动结束后孩子们亮晶晶的眼神,让我真切感受到志愿服务的意义。通过这次活动,我还在同事的帮助下掌握了新闻写作、活动策划等技能,并将这些技能运用到美丽乡村、文明实践等宣传工作中。

这段经历让我明白,作为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的青年,我们不仅要锻炼自己“田埂间找问题”的能力,还要修炼“土地上寻答案”的功力,更要锤炼“敢扛担子、敢挑大梁”的魄力。如今,我随身携带着记事本,这里面既有工作计划,也记录着老乡们常常念叨的“小诉求”,以此来时刻提醒自己,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不忘在基层服务的初心使命。谢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