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售卖高级官职,但却不售卖高级爵位。这个问题,我们其实可以拿一个现代公司作比较。



你是一家大公司的继承人!在你接班的时候,这家公司的财政情况特别差。同时,公司本身因为行业原因,不能上市,不能融资,而你们家则是持有了公司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干股。

在这种情况下,有人告诉你,想要给你钱,买一个部门经理的职位。同时,还有一个人,还是想给你钱,但他想要从你手里,买走一些公司的干股。

请问,职位和干股,你更愿意卖哪个呢?



正常情况下,你肯定是都不想卖。但在极端缺钱的时候,职位似乎也不是不能商量。反正就算他入职了,事后你也可以找一个由头,把他再开除。而且,这种买职位进公司的人来了之后,说不定还能搅乱公司原有的组织结构,打乱一些老员工的拉帮结派,更有利于你接班!

至于股份,不好意思,这种影响公司控制权的东西,我是不可能卖给你的!不管你出多少钱,我都不可能卖给你。不过如果你只是买荣誉股份,名义上成为股东,但是实际并没有分红权和控制权,这到底是可以商量商量。



所以,卖官和鬻爵,其实是两回事。而且要是细说起来的话,汉朝卖官鬻爵的情况,可远比这家公司复杂太多了!

在汉朝的时候,国家公开卖爵位,最早可以追溯到文景之治时期。在文景之治时期,有的时候,国家遇上天灾,出现粮食短缺或者钱不够的情况。皇帝就会下令,号召全国的富人,捐款捐粮。捐的东西多了,国家就会给你一个爵位。

这就已经是真正的‘鬻爵’了。



不过,在这个时期,汉朝有钱人通过捐东西,得到的爵位,最高只能达到‘关内侯’。

汉朝的关内侯,其实已经几乎成了一个荣誉头衔。这个爵位最大的好处,就是国家会给你几户人家,作为你的食邑,但是你又不能直接管理,没有实际封地。

只有关内侯之上的‘列侯’,才是真正有含金量的爵位。而列侯又分为亭侯、乡侯和县侯,县侯再往上,才是公爵和王爵。



总之,从西汉初期,一直到东汉后期,汉朝有不少皇帝,都卖过爵位。但请注意,也仅仅只是卖爵位而已,并没有真的卖官,更没有卖关内侯以上的‘实封爵位’!

但到了东汉后期,情况开始不一样了。

到了汉桓帝在位时期,汉桓帝依然如同以往一样,遇到问题继续卖爵位。但是到了汉桓帝在位后期,却出现了著名的党锢之祸。

简单来说,当时的士族官员,集体抱团,向汉桓帝施压。对此,汉桓帝不得不下令,将大量诋毁朝廷参与结党的官员,全部囚禁起来。这件事,后世史称‘第一次党锢之祸’。



而接下来,汉桓帝去世之后,以窦武和陈蕃为首的一些大臣,迅速控制了朝政。因为汉桓帝没有儿子,此后,他们又从老刘家宗室当中,挑了一个人过来接班,这就是汉灵帝。

所以,汉灵帝刚刚登基的时候,手里根本没有实权。但接下来,汉灵帝登基之后,却迅速依仗身边的宦官,发动了政变,随后又开启了第二次党锢之祸。

党锢之祸和卖官鬻爵,原本是没什么关系的。但是汉灵帝登基之后,他很快也遇到了财政危机,随后就再次开始售卖爵位。



可是到了这个时候,汉灵帝忽然发现:或许,自己不光可以卖爵位,也可以卖官!

对于汉灵帝而言,下面的大臣们,抱团问题实在太过严重。这些自诩为士族阶层的官员,抱团之后,根本不利于汉灵帝掌权。但如果公然售卖官职的话,却可以打乱这些官员的抱团。至少,可以向汉朝的官员群体里面掺沙子。

而且,相比爵位,官职对下面的人诱惑更大,能卖的价格也更高!有了更多的钱,就能解决更多的问题!



于是后来,汉灵帝就下令,公然开始售卖官职。就连最高的三公级官员,也是可以商量的。

就比如说曹操他爸,就是通过这种方式,用钱当上了太尉。

靠着这种方法,汉灵帝确实迅速打散了官员的抱团。但后来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没过几年,黄巾起义就爆发了,汉朝也就亡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