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950年11月,朝鲜北部,云山这个小地方,一夜之间成了美国陆军王牌部队的噩梦现场。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穿着单薄棉衣,端着大刀长枪,一头撞上了美军第1骑兵师,后者号称“开国元勋师”,吹了160年自己没输过。


结果呢?云山一战,美军第8团第3营连个完整番号都没能保住,被打得生不如死,战后直接撤销。


那年那月那一夜,“中国式葬礼”在异国打响,不是铺红地毯,是枪炮火光铺开的血路。



开局就是巅峰对决,志愿军打懵了美“开国王牌”

1950年11月1日,朝鲜北部,云山。一个小城,平时只有千余人家,却成了中美两支王牌部队首次硬碰硬的战场

志愿军第39军,曾经在抗日、解放战争中攻无不克,号称“东野第二纵”,奉命出征。对面是美国陆军第一骑兵师,被誉为“开国元勋师”,160年历史上未曾吃过败仗。

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始了第一次战役。起初,39军接到的任务是助攻南朝鲜第一师。

根据毛主席与彭德怀的电令,39军要避开美英主力,集中歼灭伪1、伪6、伪8师,为后续主攻打开局面。10月26日,指令再次明确:39军须进至云山—温井一线,隔断伪军与美英军联系。



局势变化在一瞬间出现。美军第1骑兵师奉命北上接替南1师防务,兵锋直指云山,试图在感恩节前饮马鸭绿江。

志愿军39军,原本打南朝鲜军的计划,变成了提前正面硬杠美军王牌。10月28日,第117师控制云山至温井公路东段,第116师接防鹰峰洞一线,第115师控制云山西南方向龙兴洞。这一夜,志愿军在山岭、密林间急行军,用脚步织出了一张大网。

11月1日下午5时30分,总攻令下。吴信泉军长一声令下,第116师主攻云山城,第117师从东北助攻,第115师则死死咬住西南侧敌援兵的脖子。志愿军八个步兵团、两千多门火炮,黑夜里像一股巨浪,扑向云山城头。



战斗初始,云山西北侧三滩川一带枪炮齐鸣,炮火在夜空中拉出一道道惨白的线。志愿军步兵趁着夜色接近敌阵,端着刺刀,如潮水般压上去。美军正处换防阶段,南朝鲜军尚未完全撤离,美军8团刚刚进驻,防线混乱,猝不及防。

在短短几个小时内,美军在外围阵地失去所有据点,被迫退入城内。美军第8团第3营首当其冲,外围阵地被117师一举拿下,人员死伤过半。刺刀、手榴弹、步枪,志愿军用最原始却最有效的武器,一寸寸逼近。云山之战,开局就是巅峰对决,美军引以为傲的开国王牌,第一次在实战中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然而,真正的苦难才刚刚开始。



夜半三更,志愿军教美国大兵做人

11月1日深夜,云山城内,美军第8团第3营残部在惊慌失措中抱团防守。与此同时,志愿军39军早已按计划,从东北、西北、西南三面合围,连夜围住了整座云山。

凌晨时分,志愿军第116师从三滩川两侧发起第二轮突击。夜色如墨,炮火映红了半边天。志愿军熟练地在夜战中展开穿插包抄,步兵小股作战小组穿插到美军侧后,打断了美军内部通讯线。

第117师主力则突破三巨里防线,强行推进,与116师在云山东侧成功会师,形成合围之势



志愿军战士近身白刃战,在黑暗中悄无声息地接近敌人。三米距离,刺刀飞出,手榴弹炸响,美军士兵在混乱中难以辨清敌我。美军第3营营地连同指挥所,被志愿军116师彻底攻破。整个第3营指挥链条中断,失去指挥系统,士兵们一盘散沙。

与此同时,志愿军炮兵第1团和第2团也不闲着,持续火力覆盖南逃通道,封锁了美军最后的退路。云山以南10公里的诸仁桥,本是美军逃命的唯一道路,却早早被117师一部抢占,严密封锁。北边退不回去,南边逃不出去,美军成了瓮中之鳖。



到11月2日拂晓,美军第8团第3营已伤亡大半,仅剩少量士兵在城内巷战中苦苦挣扎。而与此同时,志愿军四路包围压缩得更加紧凑,云山城彻底沦陷。美军士兵丢盔弃甲,许多人甚至抛下武器,仓皇逃向南部树林。志愿军39军迅速追击,将美军分割包围,形成零敲碎打之势。

仅在云山城一役,志愿军就俘虏、击毙大量南朝鲜军,并重创美军第8团第3营,使其战斗力接近崩溃边缘。这场夜半三更的突击战,不仅让美军丢了云山,也让第8团第3营成为了美军历史上极少数战斗失败后,被直接撤销番号的单位。

云山之战,黑夜中,志愿军用血肉拼出一场标准的中式“葬礼”,将美军王牌军的一角活埋在异国他乡。而在此后的每一场交锋里,这份来自黑夜深处的恐惧,始终缠绕在美军心头。



一个番号的葬礼,美军也有怕到改名的时候

云山战役结束后,美军第1骑兵师不得不承认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他们在与志愿军首次交锋中惨败,尤其是第8团第3营,连番号也没能保住。

1950年11月上旬,美军总部正式下令,撤销第8团第3营番号。在美国陆军史上,这样的撤销极其罕见。

通常番号一旦授予,代表着军队的荣耀和传统,哪怕部队重建或转隶,番号都会保留。但云山的失败,严重损害了第1骑兵师的整体声誉,撤销第3营的番号,是不得不做出的惩戒与切割。



撤销不仅仅是行政命令,更是美军高层在军事心理上的一次自我清洗。志愿军用极端劣势的装备条件,打掉了美军精锐部队一整个营,这是美军无法接受的打击。

美军向来自诩科技先进、作战训练完备,却在云山的夜色中,被一群穿着单薄棉衣、扛着步枪刺刀的东方士兵打得溃不成军。

撤销第3营番号之后,美军第1骑兵师士气持续低落,在后续战争中频频失利。云山之战成为美国军方内部审视对华战略的分水岭。美军发现,面对志愿军,传统的正面交锋战术难以奏效,必须重新调整战法。但这一切的反思,都是以云山的惨败为代价换来的。



云山城,那个只有千余户人家的小城,因为这场战役,写进了世界军事史。而志愿军第39军,则用血与火为云山镌刻了新的含义——这里不仅埋葬了南朝鲜军的妄想,更为美国王牌部队立下了第一块失败的墓碑。

这场战斗过后,世界看到了:面对强敌,只要信念坚定、战术得当,哪怕装备落后,依然能让不可一世的对手低头。这一仗,志愿军不仅打碎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也打碎了对手的傲慢。



参考资料

激战云山城-学习时报-2020年12月14日

打破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解放日报-2011年07月01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