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描述凯迪拉克在新能源时代的表现,那「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应该再合适不过了。

在 2021 年前后那个各大豪华品牌还在用各种油改电产品来糊弄市场的时候,基于新的奥特能 Ultium 纯电平台打造的凯迪拉克 LYRIQ(锐歌)像个完完全全的异类。


▲凯迪拉克 LYRIQ

在内外设计、三电素质、底盘调教上,LYRIQ 都可以说是当时纯电车型中「标杆」那一梯队的,其搭载的 Super Cruise 超级辅助驾驶系统当时表现也不错。

甚至在销售渠道和定价机制上,也是比较早开始进行自营布局和一口价模式的合资车企。


▲凯迪拉克 LYRIQ

但是 3 年过去,在上海车展上再次看到凯迪拉克的纯电车型时,却总有种「无聊」的感觉,远远没有第一次看到 LYRIQ 时那种眼前一亮的感觉。

新能源时代的凯迪拉克在 LYRIQ 的昙花一现过后,反应变得越来越迟缓,甚至于慢慢有些跟不上时代了。


▲凯迪拉克 LYRIQ 内饰

首先是完全单一的产品线布局。

凯迪拉克这次在上海车展上终于补全了自己纯电家族「LOVE」的后面两个字母,把 VISTIQ 和 ESCLADE IQ 带进了中国市场,分别覆盖了中型、中大型、大型以及全尺寸 SUV。

没错,都是 SUV,而且是除了尺寸和座位数量以外没有其他显著区别的 SUV。


▲凯迪拉克 VISTIQ

具体数据上,凯迪拉克 VISTIQ 定位是大型 SUV,三围尺寸做到了 5222 / 2203 / 1804mm,轴距为3094mm,参考北美版本来看,大概率是 500kW 的双电机加上 102 度的电池,应该能有 500 公里左右的续航。


▲凯迪拉克 ESCLADE IQ

ESCLADE IQ 则是凯迪拉克凯雷德的电动化版本,长宽高分别为 5803 / 2167 / 1933mm,轴距为 3460mm,动力系统则是约 750 马力的双电机四驱动力系统加上约 200 度的大电池,其标配了 800V 架构,能够有更快的补能速度,亮点则在于 ESCALADE IQ 支持了四轮转向,低速行驶时的转弯直径可以缩小到约 12 米。在 Cadillac Arrival 模式下 ESCALADE IQ 可以实现对角线行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蟹行模式。


▲凯迪拉克 ESCLADE IQ

其次是缺乏差异点的过度家族化设计。

「LOVE」家族的四款车型都是基于凯迪拉克的奥特能平台打造的,整体的设计语言一模一样,家族式的分体式的大灯和竖向 LED 灯组、盾形封闭式进气格栅、一眼传统美式豪华的大侧面和竖向的尾部刹车灯等组件,在每台车上都能找得到。


内饰也是一模一样的中控大连屏配上美式大沙发,VISTIQ 和现款的 LYRIQ 区别不大,ESCALADE IQ 则豪华了一些,主要是大连屏升级到了 55 寸,让副驾也能用得到,同时在中央岛台前方增加了一块屏幕,用于控制车内的各种功能,在后排也增加了一个中央副手,在上面配备了车辆控制屏和小桌板。


▲凯迪拉克 ESCLADE IQ 内饰

还有姗姗来迟的配置升级。

这次发布会上主要提到的升级点是,VISTIQ 上面配备了新的隐藏式激光雷达、和 Momenta 合作的 L2全场景辅助驾驶系统、70 英寸双焦面 AR-HUD 和新的 DMS 驾驶员注意力监测系统。

不得不说,这个进化和求变的速度,哪怕不和国内的一众新势力做比较,只放在合资品牌里面看,也有点「不思进取」了。

VISTIQ 和 ESCLADE IQ 这两款车都是凯迪拉克在 2023 年左右就在北美市场发布的车型,但是在引入中国市场上一直动作迟缓,导致白白错过了最好的市场窗口期。


▲凯迪拉克 ESCLADE IQ 内饰

不过这也不是凯迪拉克一家的独有的问题,毕竟整个美系车企在这一轮的电动化浪潮下都有点慢慢走向「查无此人」的趋势。

我们所熟知的福特、别克、雪佛兰、林肯等美系品牌,都与凯迪拉克有相同的问题,布局电动化很早、但决心不够、动作太慢、产品定位也存在偏差。


▲凯迪拉克 ESCLADE IQ

以奔驰、宝马为代表的德系车和以丰田、日产为代表的日系车都曾经历过这个痛苦的阶段,但最终他们找到了相同的解法,也在部分车型上取得了成功,那就是——工程设计保持独有风格、产品定义和智能化交给国内团队、努力使用本土供应链来让定价更务实。

可惜现在这个国际合作形势下,美系品牌想做到这些,似乎有点难如登天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