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网络上可查,不涉及泄密,请知悉
宁愿坐绿皮火车和飞机也不坐高铁了!令国人骄傲的高铁,为何越来越遭到集体“背叛”?
原本已经成为我国民众首选出行方式的高铁,如今却正在遭遇一定程度被嫌弃的命运,许多人开始选择乘坐国内航线的飞机,而另一些人开始宁愿坐夜间更慢的绿皮火车,也不愿意乘坐及时快捷的高铁。
之前能够最大程度聚集各类客源的高铁,只因为一项原因便导致了目前的尴尬,那就是票价上涨。
自2016年起,我国的高铁票价便开始从政府定价转向企业自主调节,形成了有升有降的浮动机制。
例如京沪高铁二等座票价就从550多元涨到660元以上,涨幅高达近20%。而且这种机制是通过旺季涨价来平衡供需的,虽然淡季降价吸引客流。
但客流往往面临有出行需求时不得不接受涨价的情况,而降价时又没有过多的出行需求。更重要的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涨价也越来越频繁。
对于之前追求速度的商务人士来说,原本选择速度相对飞机更慢一点的高铁。一方面是为了避免有航班延误和相对更严格繁琐的安检措施,另一方面牺牲了部分速度但相应的票价也会更便宜实惠一些。
然而随着高铁市场化定价带来的涨价,高铁在继续相对飞机保有速度劣势的情况下,价格优势也几乎完全没有了。
而且随着廉价航空的普及,民航已有40%的航线实施市场化定价,带来的结果就是旅游淡季经常推出2至3折的机票。
相比于京沪之间1000多公里的距离高铁二等座要660多元,而同期特价机票可能低至400元左右。
这不仅会让商务人士可能转头坐回飞机,更让只有一般出行需求的民众也开始一定程度的转向乘坐飞机。
而对于那些相对价格敏感,而并不太在意速度的群体更是会被迫转移到普通快车。
特别是近年来绿皮车不断升级提速,还加装了空调等设备,成为了学生和农民工等群体的首选,尤其在春运期间,他们更愿牺牲时间换取票价的节省。
目前普通快速列车的票价仅为高铁的三分之一,总客流也占据了铁路的30-40%。
别看高铁列车每天跑的频次非常多,但是承载量却并不能够和绿皮火车相媲美,而且由于商务座和一等座以及二等座的区分。
特别是一等座票价通常是二等座的近2倍,但基本配置却并没有差太多。因而实际上座率往往只有50%左右,而二等座却在节假日却人满为患。
实际上高铁最初的定位只是商务出行,只是由于我国高铁发展太过迅猛,因而直接干成了普及性的公共交通。那么作为公共交通,高铁就必须兼顾社会效益,但是市场化的改革又要求其盈利。
这是因为高铁建设成本极高,1公里平均就要1.5亿元,而当前二等座票价相比成本的平均费率又较低,实际是显著低于国际水平。因而为了缓解运营压力,采用浮动票价的方式提价成为了必然选择。
浮动票价本意是通过淡季降价来实现惠民,但现实却是公众更多感受到是节假日涨价带来的压力。所以除了飞机和绿皮火车,选择自驾拼车以及乘坐客车等出行方式,在150公里以下的短途出行中也成为了挤占高铁市场的重要一环。
而目前高铁遭遇的“背叛”则是市场化进程中必经的阵痛。要实现快捷不贵的初心,就需要在运营效率提升和成本控制,以及强化公共服务属性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
看了高铁票涨价的问题,屏幕前的你有何想说的?欢迎留言讨论!
读者朋友,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参考资料: 新华网,高铁调价:要做到有升有降 还要做到优质优价 http://www.xinhuanet.com/travel/20240514/8ee364fcba3f4e93ae3a4241c07d135c/c.html
正观新闻,浮动是否有上限?三问高铁票价调整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8452005211241408&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