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界先声

据外媒报道,日本跨国电子企业松下集团(Panasonic)于本周一宣布,将正式关闭旗下太阳能及储能业务部门,结束其在该领域长达40年的探索。这一决定标志着这家曾主导美国户用光伏市场的技术先驱正式退出光伏制造赛道,转而聚焦更具战略价值的核心业务。

松下在声明中强调,尽管业务线终止,仍将履行所有产品保修义务,并继续为现有客户及在建项目提供支持。客户可通过专属邮箱及官网获取售后指引。

“我们坚信太阳能与储能技术的未来,但必须将资源集中于战略优先级领域。”松下在公告中表示,“这一调整旨在优化业务结构,确保集团长期竞争力。”

松下的光伏制造历史可追溯至1980年代。2009年,松下收购三洋电机,将HIT组件推向全球市场。2010年代,松下在美国布法罗工厂启动本土化生产,并在日本、马来西亚设立组件制造基地。但随着行业技术迭代加速,高成本劣势逐渐显现。2022年,松下停止自主生产,将组件制造外包至第三方代工厂。

前松下太阳能业务总监Mukesh Sethi曾公开解释转型逻辑:“过去三年光伏行业经历剧变,大尺寸电池技术迫使企业投入数十亿美元升级产线,而组件价格持续下跌压缩利润空间。制造商需不断投资新设备以保持竞争力,这已超出我们的财务承受范围。”

第三方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光伏组件均价跌至0.15美元/瓦,较2010年下降逾85%。在此背景下,松下选择退出制造端,专注产品设计与品牌运营。然而,市场激烈竞争下,这种策略并未能挽回颓势,最终促使集团作出彻底退场决定。

值得注意的是,松下并未全面放弃能源业务。其电池板块正加速转向电动汽车领域。

松下的战略收缩反映光伏制造业高度专业化与资本密集化趋势。随着中国厂商占据全球80%以上产能,日韩企业正逐步退出中游制造,转而聚焦上游材料或下游应用技术。松下能否在动力电池赛道重现昔日的技术荣光,仍需时间检验。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能界先声】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