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始阅读之前,希望您可以先点个“关注”。这样做不仅方便您参与讨论和分享,还能让您感受到独特的互动乐趣,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内容结合了权威资料与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您知悉。

陈亨曾经为朱元璋出生入死,建立了无数显赫战功,却在朱元璋大开杀戒时幸运地保住了性命。

他成功避开了腥风血雨的清洗,最终选择站在靖难之役中的朱棣一方,帮助明朝江山易主!



从元末降将到明朝功臣

元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百姓生活艰难,各地起义频发。当时的陈亨不过是扬州的一名小官,手下只有几千士兵。

他亲眼目睹元朝的衰败,意识到继续效忠元朝毫无前途,渴望找到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



在众多反抗元朝的队伍中,他最终选择了追随朱元璋,这并非因为朱元璋势力最大,而是因为他发现朱元璋有着其他领袖不具备的独特魅力。

朱元璋重视情义,能与兄弟同甘共苦,这一点深深吸引了陈亨。元朝统治者的腐败堕落,与朱元璋形成了鲜明对比,因此他认为朱元璋更有成功的可能。



加入朱元璋阵营后,陈亨迅速被委以重任,担任千户和铁甲长,统领朱元璋最精锐的重装步兵。这支部队是攻城拔寨的主力,专门负责最难啃的硬骨头,正是陈亨展现才华的地方。

陈亨率领重装步兵,屡次冲锋陷阵,突破敌军防线,为明朝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其中攻克东昌城的战斗,充分体现了他的卓越军事才能。



面对数万敌军的围攻,陈亨表现得极为冷静,选择坚守城池,避免正面冲突,以此消耗敌人的士气。经过一段时间的坚守,他判断时机成熟,果断出击,主动寻找战机。

他采用了诱敌深入的策略,故意示弱,引诱元军进入埋伏圈,并在夜间发动突袭,多次击败元军,最终以少胜多,成功扭转战局。



朱元璋十分看重陈亨的能力,将其调至徐达部队,参加北伐战争。在北伐过程中,陈亨充分发挥军事才能,为明朝统一贡献了重要力量,立下赫赫战功。

由于这些功绩,陈亨升职为燕山左卫指挥佥事,后来又晋升为北平都指挥使,长期驻守北方,主要任务是抵御瓦剌和鞑靼的入侵。



在腥风血雨中求生存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了巩固皇权,开始对那些曾与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们痛下杀手,制造了一系列骇人听闻的大案,如胡惟庸案、蓝玉案、空印案、郭桓案,使得朝廷上下充满血腥气息。

残酷的政治斗争中,无数人被牵连致死,而陈亨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成功躲过这场清洗风暴,成为劫后余生的少数例外。



陈亨能够幸存并非靠运气,而是懂得自保之道。他明白跟随朱元璋这样的皇帝,功高震主反而危险,因此为人低调,不涉足政治,专注于本职工作,认真负责地守护边疆,从不卷入朝廷权力争斗。

如此一来,他既完成了自己的职责,又避免引起皇帝的猜忌,最终得以保全自身。



陈亨的职位并不显赫,不会威胁到皇帝的权力,同时他肩负着镇守大明北方边境的重要使命,对于朝廷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

随着开国功臣逐渐离世,像陈亨这样经验丰富的大将显得更加珍贵,成为国家的重要依靠。朱元璋需要他守护边疆安全,抵御外敌入侵,因此对他采取宽容态度,给予特殊照顾。



陈亨虽侥幸逃脱死亡命运,但朱元璋的行为在他心中种下了深深的恐惧,再难安宁。过去他对朱元璋“重情义”抱有期待,残酷现实却让他彻底清醒。

他亲眼目睹昔日并肩作战的兄弟一个个惨遭杀戮,内心始终警惕,充满危机感。他明白即使现在暂时无事,谁也不能保证将来不会成为下一个牺牲品,这种日子让他时刻忐忑不安。



为了保护自己,他决定另寻出路。燕王朱棣英明果断,且与他私交甚好,自然成为他眼中最理想的庇护者。

当时的局势异常严峻,迫使他必须尽快做出抉择。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燕王朱棣都是最佳人选,对自己最为有利。



从观望到倒戈

朱元璋去世后,其孙子朱允炆即位,即建文帝。陈亨原本期望新皇帝能带来新气象,但建文帝开始削减藩王权力,令他深感失望。他清楚削藩是必然趋势,但建文帝操之过急。

同时,建文帝更信任文官,对武将不够重视,这让陈亨心中很不是滋味。他感到在这个年轻的皇帝手下,自己恐怕难以获得应有的地位。



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这对陈亨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机会。他深知这场战争将直接影响自己的未来命运,摆在面前的是两个选择:一个是能力平庸的建文帝,另一个是野心勃勃的燕王。

陈亨仔细权衡利弊,最终决定投靠朱棣阵营。陈亨的投降相当于将强大的军事力量拱手相让,大大增强了燕军实力,朱棣因此掌握了重要的战略物资和兵力。



白河沟之战中,朱棣被敌军包围,形势危急。陈亨冒着生命危险奋力救援,朱棣才得以脱险。此战过后,陈亨身负重伤,本当安心养伤。

但他非常关心战事进展,未听从朱棣劝说,坚持带病上阵作战。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燕军最终赢得胜利。然而,陈亨将军因长期处于高压状态,过度劳累,导致病情急剧恶化。



遗憾的是,在胜利不久之后,陈亨将军便辞世。

朱棣登上帝位后,没有忘记陈亨的功勋,认为他非常伟大,追封陈亨为泾国公,并加谥号“襄敏”。



不仅如此,朱棣还亲自撰写祭文悼念陈亨,表达对他的感激与深切怀念,可见朱棣对这位功臣极为重视。

朱棣此举也是为了肯定陈亨对自己的帮助,昭告天下陈亨是一位值得敬佩的人物。



信源:朱元璋 明朝开国皇帝

信源:白沟河之战 1400靖难之役中的作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