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小鹏P7+第五万台量产车驶入肇庆工厂生产线时,这个数字既是爆款的最好证明,也是小鹏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每2.6分钟就下线一台车、每售出3台20万级新能源车就有一台小鹏P7+。这款车型以“智能平权”重构市场规则,也是继小鹏MONA M03的又一爆款车型,何小鹏似乎已找到“爆款”密码。
迈向“爆款”的三步
小鹏P7+之所以能卖得好,原因只有一个—高配低价。全系标配图灵AI智能驾驶系统。而且无需或订阅也能实现高速NGP、辅助泊车等功能。这性价比让消费者直呼“过瘾”。关键这套系统还可靠,其可靠性胜于传统车企的L2级辅助驾驶。更关键是,小鹏将这套原本30万级车型的配置,以18万级价格推向市场,将智能驾驶=高价的潜规则打破。
能备受好评,除了配置上,空间也是优势之一。能比肩SUV的大型纯电轿车,5米车长,3米轴距,88%的空间利用率等,能装下33个20寸行李箱。这种轿跑外形+SUV空间的设计,精准击中年轻家庭的痛点。据统计,95后用户占比76%,已婚用户达75%,每4组试驾用户即产生1个订单。这也看出,该车型能覆盖许多细分市场,包括SUV。
另外,小鹏通过“去宁德化”策略,将电池采购成本压缩15%。其自研800V SiC高压平台与5C超充技术,让小鹏P7+仅10分钟可补能420km,同时通过CTC电池底盘一体化,将BOM成本再降10%。这样的技术普惠,也源于肇庆工厂的“智能制造大脑”,通过AI算法预测零部件需求,将生产周期缩短至2.6分钟/台,这也很快解决供不应求的情况,好让用户快速交付。
让传统车企产生“焦虑”
为何会说小鹏P7+会让传统车企产生焦虑呢?因为小鹏P7+的爆发式增长,正在冲击燃油车的壁垒。据数据显示,每3位P7+车主中就有1位来自燃油车置换,其中,德系、日系品牌占比40%,不由得让传统车企加速智能化推进。
小鹏P7 +的成功,验证了"技术下沉+规模效应"的可行性。其2025年1月交付量达30350 台,同比增长268%,将特斯拉Model3拉下20万级纯电销冠宝座。
若其他新势力渐渐复制这一模式,燃油车市场份额或进一步压缩,尤其在20万-30万元价格区域形成“新能源替代加速区”。
加速全球化,资本市场信心重构
小鹏如今的势头算是“顺风顺水”,凭借国内市场的成功,小鹏或将加速全球化,未来可能借助P7+的产品力开拓欧洲及东南亚市场。同时,小鹏AI的生态布局,如飞行汽车、机器人等,将受益于P7+带来的现金流和品牌优势。
另外,P7+持续热销也为小鹏股价注入强心剂,今年股价累计涨幅46%。若后续G7、增程SUV等新品能延续爆款逻辑,小鹏有望摆脱新势力第二梯队的标签。
汽车网评:
小鹏P7+的5万台下线,本质是一场关于技术普惠的胜利。销量爆发并非偶然,结合用户需求、技术降本和创新的商业模式,重新定义“家用车”的价值标准。让技术红利真正惠及大众,相信小鹏在未来将会继续打造更多“爆款”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