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的压力下,德国是否会向乌克兰提供“金牛座”巡航导弹还不完全确定;乌军已经很久没发射“风暴阴影”/“斯卡普-EG”巡航导弹或ATACMS战术弹道导弹了,估计库存已经耗尽或者接近耗尽,不管是产量还是政治因素,乌军在可预见未来可能很难再大量获得这些西方导弹。
乌军现在唯一公开实战的远程对地攻击导弹就是改进型“海王星”,但这种在反舰导弹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巡航导弹,无法跟真正的巡航导弹相比,不管是射程还是战斗部重量,尤其是后者,其战斗部重量很可能只有约200千克。
在这种情况下,乌克兰极有必要研发自己的专用对地攻击巡航导弹,射程1000公里或1500公里就可以,在乌克兰自身的技术基础和支持者的帮助下,这并非不可能。
俄军的陆基“伊斯坎德尔-K”巡航导弹,实际射程远大于官标
同时,欧洲也需要有自己的、不受美国限制的远程巡航导弹或者弹道导弹,尽管欧洲各国官方尚未就此发表太多信息,但从诸多迹象来看,欧洲已经有了这种想法甚至已经开始这么做了,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不能依靠别人,美国已经不再是过去那个美国了。
稍早些,美国国务院批准向荷兰出售163枚最新型Block V“战斧”巡航导弹,这被认为将加强荷兰的远程威慑能力,考虑到荷兰的具体情况,威慑的是谁自然不用明说,但问题就在于,这些“战斧”是美国制造的,实战使用时同样需要依赖美国的导弹系统等支持,荷兰拥有这些“战斧”,实战时却没有完全自主权,这是一个巨大的限制:荷兰或者说欧洲要攻击的目标,未必会获得美国同意,荷兰或者欧洲的敌人未必是美国的敌人。
这种事,在这场战争中太多了,当英国和法国决定向乌克兰提供“风暴阴影”/“斯卡普-EG”巡航导弹时,必须获得美国的批准,因为这两种导弹在使用时依赖美国的某种系统,如果不是拜登的“优柔寡断”,这两种导弹能更早投入战场,一定能给俄军造成更多损失。
即便是现在,这种事同样存在,很多。
据ABC新闻报道,因为特朗普从中作梗,澳大利亚政府去年就已宣布提供给乌克兰的一批M1A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现在依然留在澳大利亚,等待来自美国的最终审批。
上个月,也就是白宫会谈谈崩后,特朗普政府暂停对乌军援和情报共享后,澳大利亚广播公司就率先报道了这一情况,指责特朗普暗中对澳大利亚等国给乌克兰的军事援助暗中使绊子。
欧洲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据《泰晤士报》报道,英国和欧洲的防务公司正大力推广不受《国际武器贸易条例》约束的武器,也就是不含美国零部件的“防特朗普”武器,与美国一点关系都没有,“即使你拥有美国工程师,你也会受到《国际武器贸易条例》的污染。”
欧洲接过军援乌克兰的重担,自身还在整军备战,美国那边则面临军费大幅缩减的情况,同时因为特朗普的缘故,美国防务公司在军援乌克兰或向乌克兰出售武器的过程中急剧减少份额,再加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对特朗普的忌惮而减少了对美国武器的采购量,美国和欧洲的防务企业正出现冰火两重天的状况,甚至比俄罗斯还要糟糕一些,俄罗斯防务企业毕竟现在有来自俄罗斯国防部的订单,只愁无法按时交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