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全国先进工作者宋思泉:刑侦一线的证据“猎手”

南方日报记者 陈萍 通讯员 丘林强 汪敬淼

他是一个“寻宝人”,在一片狼藉的犯罪现场,通过一个残缺的指纹、一个容易被忽视的脚印,挖掘出隐藏在案件背后的真相;他是一头“老黄牛”,在别人休息的时候,耐住性子,守着寂寞,在海量的数据面前逐一比对;他是一个铁汉,却心怀柔情,把群众时刻放在心上,不辜负他们的每一次期盼,他就是蕉岭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教导员宋思泉。

自参加工作以来,宋思泉一直奋战在刑侦工作一线,现任刑事侦查大队教导员、警务技术二级主管,痕迹检验高级工程师,被聘为全国刑事技术特长专家。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三等功各1次;被评为广东省优秀人民警察,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广东省刑事技术特长专家,荣获全国“刑侦改革创新纪念章”及梅州市“科研先锋”“新时代客都民警之星”等多项荣誉称号,2020年当选全国公安“百佳刑警”,2022年获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荣誉称号,2025年他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于530枚指纹数据中锁定嫌疑人

9年前的一个夏夜,天气格外闷热,蕉岭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刑事侦查技术室里,四五名民警正围着教导员宋思泉,全神贯注地盯着电脑屏幕,飞快地捕捉比对指纹库里每一枚指纹的特征。

“找到了,就是它!”现场民警全都欢呼起来,宋思泉布满血丝的双眼闪烁出锐利而欣慰的光。仅凭一枚残缺不全的指纹,宋思泉和同事坚持不懈,经过近5个小时的攻坚克难,最终从浩如烟海的指纹库中比中指纹。比中当天,专案组在辽宁将犯罪嫌疑人抓获。至此,这宗沉寂17年的杀人案成功告破。

2016年7月28日,公安部组织命案积案指纹集中比对工作,将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9起疑难命案积案信息下发至全国公安刑侦部门,发起破案攻坚战。

梅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接到工作要求后,结合正在开展的全市指纹信息比对大会战,立即发动市、县两级刑事技术部门开展指纹查询比对工作。

2024年7月29日傍晚,一个普通的周五下班时段,正驱车回家的宋思泉接到上级部门命令后,立即掉头赶回办公室,同时通知其他队员归队。

回到办公室后,宋思泉组织刑事技术民警,对导入指纹比对系统的第一批530枚指纹数据进行重新编辑并提交比对,逐一认真检视。

“9宗案件,530枚指纹数据,其中一宗为1999年广东深圳‘BLP’系列杀人案。”宋思泉回忆,经过4个多小时的挑灯夜战,在检视深圳“BLP”系列杀人案时,他们发现候选130余枚指纹比较相似。但因现场指纹、嫌疑人十指指纹条件都不太好,一时难以认定。宋思泉于是结合指纹系统比对特点,调取该案的其他指纹与嫌疑人十指指纹逐一认定,最终确定该案另一枚现场指纹与嫌疑人其中一枚指纹匹配。

考虑到案情重大,为确保精准无误,宋思泉立即向梅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报告。梅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刑事技术人员连夜赶回实验室,对比对的指纹进行细致复核,认定宋思泉的比对结果成功比中深圳市福田区1999年8月发生的“BLP”系列杀人案犯罪嫌疑人王某某。

据此,去年7月30日晚,广东省公安厅及深圳市公安局派出专案组成功将王某某抓捕归案。至此,沉寂17年的“BLP”系列杀人案成功告破。公安部、广东省公安厅及深圳市公安局对梅州刑侦民警快速反应、认真负责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宋思泉因对突破该全国要案发挥关键作用而荣立个人一等功。

谈起破案,宋思泉笑着说,“再多的苦也比不上指纹比中时那一刻的甜。”在他眼中,这些物证不再是一个个简单的纹路,而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能与他对话、交流,带领他重构现场、维护正义。

物证信息工作是刑侦工作的基础,是一项细致、严谨和相对枯燥的工作,要求刑事技术人员每天通过电脑对多种痕迹进行查询、比对和检验。

作为一线民警,宋思泉同志先后勘查各类现场2000多宗(次),提取各类痕迹物证2200余件,通过技术手段直接认定250人次,直接破案159宗,出具各类痕迹检验鉴定书237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成绩。

执着追求真相只为还受害者一个公道

1996年7月,宋思泉从广东省人民警察学校毕业后,就进入梅州市蕉岭县公安局刑侦大队从事刑事技术工作。从警近三十年来,他凭着对刑侦事业的执着追求,对每一宗案件的现场物证都能做到客观全面、认真分析、反复推敲、全面论证,力求为侦查破案提供线索和证据。有时为了看比对结果,他经常在电脑前一坐就是数个小时,通宵早已是“家常便饭”。

由于长期从事痕迹比对检验工作,宋思泉身体健康状况急剧下降,手腕、肩膀、腰椎经常酸痛不止,沙眼、结膜炎等疾病更是常年存在、反复发作。但宋思泉始终如一地奋战在岗位上,从不耽误工作。

在大案难案面前,宋思泉是攻坚能手;在同事眼中,他对疑难案件有一种“执迷不悟”的倔强;在犯罪嫌疑人看来,一旦被他“盯”上,哪怕使出浑身解数亦是枉费心机。而破案攻坚的背后,是宋思泉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

2016年,有三个月的时间,蕉岭县文福镇、广福镇连续发生20余宗夜间系列入室盗窃案,其中一位独居老人张大爷的看病买药钱全部被偷走,导致老人急火攻心,一病不起。

由于大多数案发现场都位于农村居民住宅,受留痕客体和嫌疑人戴手套作案的影响,现场提取的物证、DNA等有价值痕迹物证不多。但宋思泉并不气馁,带领技术中队民警认真细致勘查每一个案发现场,并要求民警注意细小物证上遗留的痕迹。

功夫不负有心人,宋思泉终于在傅某某住家被盗窃案中遗留的红包袋表面发现并提取到一枚嫌疑物证,后通过物证比对系统与网上捺印物证库进行筛查。通过重复编辑现场物证特征,不断进行发送查询,反复对物证比对排除,最终比中一枚嫌疑物证与系列入室盗窃案现场遗留的物证特征完全相符,从而挖出犯罪嫌疑人周某某的真实身份,一举侦破该系列入室盗窃案。

当同事问他为什么对该系列入室盗窃案如此痴迷和忘我,宋思泉的回答很简单,“我无法忘记那位独居老人恳切的眼神。”

不论是杀人案,还是入室盗窃案,在宋思泉的眼里,案件没有大小,只有每一位受害者对破案的殷切期盼。

别人在休息时,他仍在电脑前摸索,对每一个操作流程仔细琢磨,寻找最快捷有效的方法。经过努力学习,他已完全掌握物证自动识别系统的特征标注和批量检视等相关操作流程,能够以最快速度、最高准确率查询比对。

1993年湖南省宁乡县枫木桥乡故意杀人案、1999年黑龙江省大庆市某值班室两名员工被杀害案、2001年江西省新干县塘头镇郑某某被害案……在此次集中查询比对统一行动中,宋思泉共比中外省命案积案5起,协助比中梅州命案积案2起,高质量完成物证特征标注和批量检视任务。

在一个边远、落后的山区县里,如何从一名普通的刑事技术民警成长为广东省刑事技术特长专家中两名指纹专家之一、公安部指纹专项比对全国专家组成员?宋思泉的答案是:“干技术就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

忠诚源于信念,敬业乃因本色。为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宋思泉近三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践行着匠人精神,无怨无悔地把青春和热血倾注在刑侦事业上。

来源:南方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