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汽车在坑洼的乡间公路上颠簸着,我透过窗户看着陌生的田野和村庄。
母亲坐在我身旁,手指不停地搓着衣角,脸上的紧张清晰可见。
二十年了,她从未回来这片生她养她的土地。
我低头看着那张皱巴巴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再看看母亲,心里酸涩难忍。
"妈,如果借不到钱,我可以先去打工..."我小声说道。
母亲摇摇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不,妈不能让你错过这次机会。"
这是我第一次踏上母亲的故乡,也是一段将永远改变我们命运的旅程。
01
1994年的夏天,闷热难耐。
我坐在屋檐下,手里握着那张薄薄的大学录取通知书。
天蓝色的纸张,黑色的印刷体,还有那枚鲜红的公章。
这是我拼命换来的未来,却成了家里的一道难题。
"多少钱?"父亲蹲在我身边,声音有些沙哑。
"学费一年2600,住宿费500,加上生活费和书本费,至少需要5000元。"我小声回答。
父亲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他沉默地站起身,走到屋后的菜园里,点燃了一支烟。
母亲从厨房出来,看了一眼我手中的通知书,又看了看院子里的父亲。
"别担心,"她轻声说,"我们会想办法的。"
那年我家刚翻修了房子,花光了所有积蓄。
父亲是村里的普通农民,一年到头辛苦劳作,也攒不下多少钱。
母亲在镇上的小服装厂打工,每月工资只有三百多元。
家里还有一个正上初中的妹妹。
"不能让孩子错过这个机会。"晚饭后,父亲拍着桌子说。
"可是我们去哪弄那么多钱?"母亲的声音很低。
父亲沉默了。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
隔壁房间传来父母压低的争执声。
"我回娘家借钱。"母亲的声音坚定。
"你都二十年没回去了,这突然回去借钱......"父亲犹豫着。
"为了孩子,我豁得出去。"母亲的语气不容反驳。
争论持续了很久,最后是父亲妥协了。
"你等等。"父亲的声音。
接着是翻箱倒柜的声音。
"这是我攒的一点钱,你带着。"
"这......这哪来的?"母亲惊讶地问。
"平时少抽几包烟,少喝几瓶酒,就有了。"父亲的语气有些不好意思。
第二天早上,母亲告诉我她决定回娘家借钱。
"妈,您都二十年没回去了,这样行吗?"我担忧地问。
母亲摸了摸我的头:"为了你,妈什么都愿意做。"
我从未见过母亲的娘家人,只知道他们住在邻省的一个山区。
母亲很少提起她的家人,尤其是她的大哥——我的大舅。
只有在喝醉酒的时候,母亲才会提起一些往事。
断断续续的话语中,我拼凑出一个模糊的画面:母亲与父亲自由恋爱,大舅极力反对,最后母亲决绝地离开了家乡。
二十年过去了,母亲从未踏足过那片土地。
行程定在了第三天。
母亲收拾了一个小行李袋,里面装着几件换洗衣服和一些土特产。
"妈,我和您一起去。"我坚持道。
母亲想了想,点了点头。
出发那天,天刚蒙蒙亮。
父亲骑着自行车,载着我和母亲去镇上的汽车站。
"到了就给家里打电话。"父亲叮嘱道。
母亲点点头,眼圈有些发红。
父亲塞给母亲一个厚厚的信封:"这是八百块钱,是我和你这些年的全部积蓄了。"
母亲接过信封,小心翼翼地放进内衣口袋。
汽车启动了,我透过后窗,看着父亲孤独的身影渐渐变小。
母亲靠在车窗上,眼睛盯着窗外飞速后退的风景,不知道在想什么。
"妈,您在想什么?"我问。
母亲回过神来,勉强笑了笑:"没什么,就是想起了一些往事。"
02
汽车,火车,再换乘中巴车。
旅途漫长而颠簸。
中巴车在乡间土路上颠簸,扬起阵阵黄尘。
"这里的路还是和以前一样难走。"母亲喃喃自语。
随着车子的前进,母亲的表情越来越紧张。
她的手指不停地绞着衣角,指节泛白。
"外婆和外公还好吗?"我问。
"应该还好吧,每年我都会寄点钱回来,但是......"母亲的声音越来越小。
"但是什么?"
"但是你大舅会不会收下,我就不知道了。"
下午四点,中巴车停在了一个小集市上。
"到了,我们下车吧。"母亲说。
我拿着行李,跟着母亲走下车。
集市上人不多,几个老人坐在树荫下乘凉,几个小贩懒洋洋地吆喝着。
母亲深吸一口气,环顾四周。
"变了很多,又好像什么都没变。"她轻声说。
我们沿着一条土路,走向不远处的村庄。
路边的庄稼在阳光下泛着金黄色,蝉鸣声此起彼伏。
母亲的步伐逐渐变慢,我能感觉到她的紧张和不安。
"妈,您还记得路吗?"我问。
"记得,怎么会不记得呢?"母亲苦笑道,"那是我生活了二十年的地方。"
村口有一棵巨大的槐树,树干粗壮,枝叶繁茂。
母亲在树下停了下来,抬头看着这棵古树。
"我小时候就在这棵树下玩耍,你外婆常坐在这等我们放学回家。"母亲的声音有些哽咽。
我们继续前行,穿过村口的几户人家。
有人探出头来,好奇地打量我们这对陌生的母子。
母亲低着头,加快了脚步。
"前面那个大院子就是你外公家了。"母亲指着不远处的一个砖瓦房。
房子不算豪华,但在这个村子里已经算是体面的住所了。
院子里晾着几件衣服,一只花猫慵懒地趴在台阶上。
母亲站在院门外,犹豫了一下,才轻轻地推开院门。
"有人吗?"她的声音很小,像是怕惊动什么。
院子里一片寂静,只有那只花猫抬了抬头,又趴了回去。
"有人在家吗?"母亲提高了声音。
屋内传来一阵脚步声,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妇人推开门,走了出来。
"谁啊?"老妇人眯着眼睛问。
母亲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妈......"她轻轻地叫了一声。
老妇人愣住了,手扶着门框,身体微微颤抖。
"英子?是英子吗?"老妇人的声音有些发抖。
"妈,是我,我回来了。"母亲的眼泪夺眶而出。
外婆快步走过来,颤抖的手抚摸着母亲的脸,仿佛要确认这不是幻觉。
"真的是你!你终于回来了!"外婆紧紧地抱住母亲,泪水打湿了两人的衣襟。
我站在一旁,看着这感人的重逢,心里五味杂陈。
"这是......这是你儿子吗?"外婆松开母亲,擦干眼泪,看向我。
"是的,妈,这是我儿子,今年考上了大学。"母亲拉着我的手,骄傲地说。
"好孩子,好孩子!"外婆拉着我的手,上下打量,"长这么高了,和你爸小时候一模一样!"
外婆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屋,一边走一边问东问西。
"你爸还好吗?家里都好吗?你这二十年过得怎么样啊?......"
母亲简单地回答着,眼睛却不停地环顾四周,似乎在寻找什么。
"爸呢?"她终于问道。
"你爸下地干活去了,一会儿就回来。你大哥一家住在隔壁,等会儿我去叫他们。"外婆说着,又激动地抹了抹眼泪。
03
屋里的陈设很简朴,但收拾得很整洁。
墙上挂着一些泛黄的照片,其中有一张是母亲年轻时的样子。
"你看,我一直把你的照片挂在这里,每天都能看到你。"外婆指着照片,眼中含泪。
母亲看着那张照片,嘴唇颤抖,说不出话来。
外婆忙着张罗茶水,一遍遍地说:"早知道你们今天来,我就多准备些好吃的了。"
刚喝了几口茶,院门被推开了。
一个佝偻着背的老人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把锄头。
"老头子,快看谁回来了!"外婆激动地喊道。
外公抬起头,看到母亲,手中的锄头"当啷"一声掉在地上。
"英子......"他的声音哽咽了。
母亲冲到外公面前,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爸,女儿不孝,这么多年都没回来看您......"
外公慌忙扶起母亲:"快起来,快起来!你能回来,爸爸已经很高兴了!"
一家人的重逢,让院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可是,欢乐的气氛很快被打破了。
院门再次被推开,一个中年男子走了进来。
他穿着褪色的蓝色工装,脸上带着几分倦意和警惕。
"谁来了?"他问道,目光落在了母亲身上。
母亲的身体明显僵了一下。
"大哥......"她低声叫道。
这就是我的大舅,母亲的亲哥哥,那个二十年前极力反对母亲婚事的人。
大舅的表情很复杂,有惊讶,有疑惑,更多的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
"回来了?"他淡淡地说,语气中没有太多感情。
"嗯,回来看看爸妈。"母亲小声回答。
"那么多年都不回来,现在突然想起来了?"大舅的语气有些冷。
"大哥!"外婆责备地喊了一声,"你妹妹难得回来,你说什么呢!"
大舅撇了撇嘴,没再说什么,转身走进了里屋。
空气一下子凝固了。
母亲站在那里,脸色苍白,手指紧紧地攥着衣角。
"别在意,你哥这人就这样,嘴硬心软。"外婆安慰道。
母亲勉强笑了笑:"没事,我知道大哥的脾气。"
晚饭是在外婆家吃的。
外婆杀了只鸡,做了一桌子菜。
大舅一家也被叫来一起吃饭。
餐桌上,气氛有些尴尬。
大舅的妻子——大舅妈,对我们的态度不冷不热。
他们的儿子——我的表哥,二十七八岁的样子,刚结婚不久,对我们倒是挺热情的。
表姐今年也考上了大学,正在筹备学费的事情。
"听说你考上大学了?考的哪所?"表姐问我。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系。"我回答。
"真巧,我考的是四川大学,中文系。"表姐笑着说。
大舅哼了一声:"都是好学校,就是学费贵,让人头疼。"
母亲的手微微颤抖了一下,低下头喝了口汤。
"孩子能上大学是好事,花点钱值得。"外公说。
大舅没再说什么,埋头吃饭。
饭后,大舅一家回了隔壁的家。
我和母亲被安排住在外婆家的西屋。
屋子很久没人住了,但外婆把它收拾得干干净净。
"这是你小时候住的房间,我一直给你留着。"外婆柔声说。
母亲的眼圈再次红了。
04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着外面的虫鸣声,怎么也睡不着。
母亲坐在窗边,望着窗外的月光,不知道在想什么。
"妈,您还好吗?"我小声问。
母亲回过神来,摇摇头:"没事,只是有些感慨。二十年了,这里的一切都变了,又好像什么都没变。"
"大舅为什么对您这么冷淡?"
母亲沉默了一会儿,才轻声说:"因为二十年前,我违背了他的意愿,嫁给了你爸爸。"
"就因为这个?"我有些不解。
"在那个年代,在这个村子里,这是很严重的事情。"母亲苦笑道,"况且,我走的时候,和你大舅说了一些过分的话......"
母亲没有继续说下去,陷入了回忆中。
第二天一早,我被鸡鸣声吵醒。
母亲已经起床了,正在帮外婆做早饭。
外公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安静地抽着旱烟。
看到我出来,外公慈祥地笑了笑:"睡得好吗,娃儿?"
"挺好的,外公。"我坐到他身边。
"你妈说你考上了大学,真是好样的!"外公拍了拍我的肩膀,眼中满是骄傲。
"谢谢外公。"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上大学要花不少钱吧?"外公问。
我点点头:"学费和生活费加起来,一年至少需要5000元。"
外公的眉头皱了一下,但很快舒展开来:"值得,这钱花得值得。读书才有出息啊!"
早饭很丰盛,有稀饭、咸菜、煎鸡蛋,还有外婆特意蒸的馒头。
"多吃点,都是自家种的,没化肥。"外婆不停地给我夹菜。
大舅一家没来吃早饭。
外婆说他们家的规矩是各吃各的,只有重要节日才一起吃饭。
吃完早饭,外公去地里干活了,外婆准备去镇上赶集。
"你们先在家休息,我去买些肉回来,中午给你们露一手。"外婆笑着说。
母亲主动要求帮忙干活:"妈,我和孩子一起去地里帮爸干活吧。"
"不用不用,你们难得回来,好好休息。"外婆连忙摆手。
"没事,我们在家也是闲着,正好活动活动筋骨。"母亲坚持道。
于是,我和母亲换上了外公外婆的旧衣服,跟着外公去了地里。
田地在村子后面的山坡上,一块块梯田沿着山势蜿蜒而上。
外公的田地种着玉米和红薯,正是需要除草的时候。
"你们真的要帮忙?"外公有些不好意思,"这活儿脏得很,累得很。"
"爸,我在农村长大的,这点活算什么。"母亲已经拿起了锄头。
我也学着母亲的样子,开始除草。
太阳渐渐升高,热气蒸腾。
不一会儿,我的后背就湿透了。
母亲却干得很起劲,手法熟练,速度甚至比外公还快。
"还记得啊!"外公看着母亲,欣慰地笑了。
"怎么会忘呢,小时候没少干。"母亲擦了擦额头的汗水。
我们正干着活,大舅也来地里了。
他的田就在外公的隔壁,也是来除草的。
看到我们在帮忙,大舅愣了一下,没说什么,自顾自地干起活来。
母亲看了大舅一眼,犹豫了一下,走过去:"大哥,我来帮你吧。"
大舅摇摇头:"不用,我自己能行。"
"大哥,我......"母亲欲言又止。
"有什么事,直接说吧。"大舅头也不抬地说。
母亲咬了咬嘴唇,最终什么也没说,回到了外公的田里继续干活。
05
中午,我们回到家里,浑身是汗,衣服上沾满了泥土。
外婆已经从集市回来了,正在厨房里忙活。
"快去洗洗,马上就能吃饭了。"外婆招呼我们。
洗漱完毕,桌子上已经摆好了一桌丰盛的午餐。
红烧肉、炖鸡、清炒时蔬,还有一碗香喷喷的鱼汤。
"好久没这么丰盛地吃一顿了。"外婆笑着说,"难得英子回来。"
外公看着这一桌子菜,有些心疼:"买这么多干啥,太浪费了。"
外婆白了他一眼:"女儿回来了,还不让好好招待?"
大舅一家也被叫来吃饭。
这次,大舅妈带了两个菜来:"也不知道合不合口味。"
气氛比昨天稍微好了一些。
饭桌上,外公主动问起了我家的情况。
"你爸在家做什么工作啊?家里条件怎么样?"
母亲如实回答:"他在村里做农活,我在镇上服装厂上班。家里刚翻修了房子,花了不少钱。"
"那你儿子上大学的钱......"外公小心翼翼地问道。
餐桌上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母亲的手停在半空,嘴唇微微颤抖。
我知道,这是母亲最难开口的时刻。
"爸,我这次回来,除了看您和妈,还有一件事......"母亲的声音很低。
外公点点头:"说吧,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孩子考上了大学,学费和生活费加起来需要5000元。我们手头实在是紧,所以......"母亲的声音哽咽了,"所以想向您借一些钱。"
这句话一出口,整个房间的气氛更加凝重了。
大舅放下了筷子,表情变得严肃。
外公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看了一眼大舅,又看了看母亲。
"孩子上大学是大事,肯定要上。"外公终于开口道,"我这里有些退休金,可以拿出来......"
"爸!"大舅突然打断道,"您的退休金本来就不多,还要看病买药,怎么能轻易拿出来?"
"这是我的钱,我想怎么用就怎么用。"外公有些生气。
"大哥,我不是白要,是借。等我儿子毕业工作了,一定还。"母亲急忙解释。
"借?"大舅冷笑一声,"你二十年没回来,连个电话都不打,现在缺钱了就想起娘家了?"
"大哥!"母亲的眼泪夺眶而出,"我知道你还在生我的气,但那是我和你的事,不要牵扯到孩子。"
"呵,我们家表姐也考上了大学,家里也在为学费发愁。你觉得我们家有余钱借给你吗?"大舅妈插嘴道。
母亲低下头,不知道该说什么。
"够了!"外婆拍了一下桌子,"一家人,说这些干什么!英子难得回来,你们就不能好好说话?"
大舅站起身来:"我吃饱了。"说完,转身就走。
大舅妈和表哥也跟着离开了。
只有表姐犹豫了一下,轻声对我说:"别在意,我爸就这脾气,其实心软得很。"
气氛彻底尴尬了。
母亲坐在那里,泪水无声地滑落。
我心疼地看着母亲,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她。
"别哭了,孩子上大学的事,我和你爸会想办法的。"外婆拍着母亲的背,柔声安慰。
外公叹了口气:"你哥这些年也不容易,表哥前不久刚结婚,花了不少钱。表姐今年也考上了大学,家里确实紧张。"
母亲擦干眼泪,点点头:"我明白,是我考虑不周。"
06
午饭后,母亲主动去厨房帮外婆洗碗。
我和外公坐在院子里的树荫下,外公给我讲他年轻时的故事。
"你妈妈小时候最听话了,学习又好,是村里的骄傲。"外公回忆道,"后来遇到你爸爸,非要嫁给他,你大舅拦不住......"
外公的话让我对母亲有了更多的了解。
原来,在这个保守的村庄里,母亲的自由恋爱是多么大逆不道的事情。
而大舅作为家中长子,承担着维护家族尊严的责任,他的反对并非全无道理。
我开始理解母亲为什么二十年不敢回来,也理解大舅为什么对母亲的态度这么冷淡。
傍晚,我帮外婆喂完鸡,正准备回屋休息。
院门被推开,大舅走了进来。
我有些惊讶,以为他是来找外公外婆的。
没想到,他径直走到我面前:"走,陪我去地里转转。"
我犹豫了一下,还是跟着他出了门。
夕阳西下,金色的光芒洒在田野上,远处的山峦笼罩在一层薄雾中。
大舅走在前面,一言不发。
我跟在后面,心里忐忑不安。
"你叫什么名字?"大舅突然问道。
"李明。"我答道。
"今年多大了?"
"十八岁。"
大舅点点头,继续往前走。
我们来到一片高坡上,可以俯瞰整个村庄。
"你知道你妈为什么二十年不回来吗?"大舅突然问道。
我摇摇头:"不太清楚,妈妈很少提起。"
大舅苦笑了一下:"因为她恨我,恨我当年反对她嫁给你爸。"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沉默地听着。
"你妈十八岁那年,认识了你爸。你爸当时是邻村的,家里条件很一般。"大舅继续说,"我们家虽然也不富裕,但在村里算是不错的。我不想妹妹受苦,就反对他们在一起。"
"后来呢?"我小心翼翼地问。
"后来她偷偷和你爸约会,被我发现了。我打了你爸一顿,你妈就和我大吵一架,说再也不认我这个哥哥,然后收拾东西就走了。"大舅的声音有些哽咽。
"她走的那天,骂我自私,说我毁了她的幸福。其实我只是想她过得好一点......"
大舅的眼睛湿润了,但他很快擦干了眼泪。
"这些年,她连个电话都不打回来,连家里有什么变化都不知道。你外婆病了一场,差点没挺过来,她也不知道。"
我开始理解大舅的心情。
在他看来,妹妹不仅不听他的劝告,还二十年不闻不问,突然回来就是为了借钱。
"大舅,我妈其实很想念外公外婆。"我试着解释,"她每年都会偷偷给家里寄钱。"
"寄钱?"大舅露出惊讶的表情,"我怎么不知道?"
"她怕您不收,所以都是直接汇给外公外婆的。"
大舅沉默了。
"大舅,我妈这次回来,确实是有困难。"我鼓起勇气说,"但更重要的是,她想和家人和解。二十年了,她也很痛苦。"
大舅没有回答,只是望着远处的夕阳,不知道在想什么。
回去的路上,大舅问了我很多关于母亲这些年生活的问题。
我如实告诉他,家里并不富裕,父亲是个勤劳朴实的农民,母亲在服装厂工作很辛苦。
"你爸对你妈好吗?"大舅问出了最关心的问题。
"很好。"我肯定地回答,"他们偶尔会拌嘴,但爸爸很尊重妈妈,从不对她发脾气。"
大舅听了,脸色似乎缓和了一些。
07
晚上,大舅没有来外婆家吃饭。
外婆说他可能是去镇上了,让我们别在意。
吃完饭,外婆偷偷塞给我一个红色的信封。
"这是外婆的一点心意,不多,你拿着。"外婆说。
我打开一看,里面是800元钱,全是零碎的票子,有五十的,二十的,甚至还有一元的。
"外婆,这......"我不知道该不该收。
"拿着吧,这是我平时攒的钱。你上大学是大事,外婆不能不管。"外婆坚持道。
我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掉下来。
母亲知道后,也是又惊又喜又心疼。
"妈,您自己留着用吧。我们还有别的办法。"母亲想把钱退还给外婆。
"拿着!"外婆难得严厉地说,"你是我女儿,他是我外孙,这点钱算什么!"
"妈......"母亲泣不成声,紧紧地抱住了外婆。
夜深了,母亲在房间里辗转反侧,睡不着觉。
"妈,我们明天就回去吧。"我小声说,"大舅家确实困难,我们不该来添麻烦。"
母亲点点头:"嗯,明天一早就走。我再试试找其他亲戚借钱,实在不行就去银行贷款。"
"妈,您别太担心。大不了我先去打工一年,攒够学费再去上学。"我安慰她。
母亲摸了摸我的头:"不行,不能耽误你的学业。妈一定想办法让你按时上学。"
第二天一早,我们收拾好行李,准备离开。
外公外婆很不舍,一直劝我们多住几天。
"这才住了两天,就要走了?"外婆拉着母亲的手,不愿松开。
"妈,我们得赶紧回去想办法筹钱。"母亲解释道,"再说,我在这里也怪不自在的。"
外公叹了口气,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信封:"拿着吧,这是爸的退休金,不多,两千块。"
母亲惊讶地看着外公:"爸,这......这是您的养老钱啊!"
"上大学重要!"外公坚定地说,"我还能种地,不会饿着。"
母亲流着泪接过信封:"爸,我一定会还您的,等明儿挣了钱,一定会好好孝敬您和妈。"
外公摆摆手:"别说这些,你们一家过得好,我和你妈就放心了。"
我们背上行李,在外公外婆的陪伴下,走出了院子。
大舅一家没有来送行,只有表姐跑来和我们道别。
"舅妈,表哥,保重。"表姐抱了抱母亲,又拍了拍我的肩膀,"表哥,加油,大学见!"
我笑着点点头:"表姐也加油!"
母亲看了一眼大舅家的方向,眼中满是失望和无奈。
"走吧。"她低声说。
我们向村口走去,外公外婆一直跟在后面。
村口的大槐树下,晨光洒在树叶上,泛着金色的光芒。
我和母亲回头向外公外婆挥手告别。
两位老人站在那里,衰老的身影在晨光中显得那么单薄。
母亲的眼泪又一次流了下来。
"走吧,妈。"我轻声说,"以后有机会再来看他们。"
我们刚要转身离开,身后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等一下!"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