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民国三十六年,香港青山寺外,暮鼓晚钟回荡在山谷间。两位年轻居士匆匆赶来,神色紧张。
"师兄,可是真的?虚云老和尚竟公开指责密宗法门?"年轻居士额头渗出汗珠,声音压得极低。
"千真万确!我亲耳所闻,老和尚言辞凛然,竟称'即身成佛'为天大妄语!"另一人神色凝重,"堂内一片哗然啊。"
"不可能!"年轻居士难以置信,"虚云老和尚一向主张'禅密双修',更曾赞誉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他怎会..."
"自己去听便知!"师兄打断道,"百二十高龄的禅宗泰斗,为何突然对密宗修法如此态度强硬?莫非是看透了什么,不得已而为之?"
暮色四合,两人快步走向禅堂,只闻堂内传来老和尚浑厚有力的声音:"末法时代,邪说横行,若不辨明,正法何存?"
民国三十六年深秋,香港青山寺内檀香袅袅,钟声悠远。这座由虚云老和尚亲手重建的寺院,经历战火洗礼后依然庄严肃穆,如今已成为南方佛法重地。
晨光微曦,禅堂内早已座无虚席。百余名信众跪坐蒲团之上,神情专注。自日军投降后,战乱虽暂歇,但人心浮躁,各种乱象丛生,不少人心中迷惘,前来寻求老和尚指点迷津。
今日是虚云老和尚在青山寺讲法的第七日。老和尚虽已百二十高龄,但精神矍铄,目光如炬。他自少年出家,历经沧桑,遍访名山,苦修数十载,早已成为汉传佛教泰斗,被尊为"佛门龙象"。
"今日,老衲欲谈佛法正道与邪说之辨。"虚云老和尚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传遍禅堂每个角落,"末法时代,魔强法弱,邪说横行。学佛之人若不明辨正邪,极易堕入歧途。"
众人肃然,更加专注聆听。近年来,随着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各种打着佛教旗号的邪说确实层出不穷,蛊惑人心,让不少信众深陷困惑。
"《楞严经》云:'如是末法,念佛众生,摄心不散,净念相继,即得见佛。'修行之道,贵在一心,贵在持戒,贵在精进。"老和尚目光扫过全场,似能直透人心。
此时,堂外传来轻微骚动。一位身着藏式僧袍、头戴五佛冠、手执金刚铃杵的僧人踱步而入,身后跟随数名弟子。那僧人约四十岁上下,面容严肃,举止威仪,进门后对虚云老和尚微微躬身,算是行礼,然后在侧席就座。
殿内众人交头接耳,有人认出此人乃近年在港颇有名气的密宗喇嘛,自称从西藏归来,在城中广收弟子,传授"即身成佛"之法,甚得富商巨贾追捧。
虚云老和尚对这位不速之客并未表现出丝毫不悦,只是平静地继续讲法:"佛法修行,如攀高山,需一步一个脚印,不得有丝毫懈怠。《遗教经》中世尊告诫:'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闇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此中'波罗提木叉',即指戒律。"
那位密宗喇嘛听至此处,面露不悦之色,似乎欲言又止。
老和尚注意到他的表情,目光慈祥地望向他:"这位法师可有不同见解?佛门中人,当以法为辩,不妨直言。"
那喇嘛拱手道:"老和尚德高望重,贫僧敬仰已久。然今日所言,恐有偏颇。佛法如大海,法门八万四千,岂能一概而论?密法殊胜,即身成佛,乃大日如来亲传,非同寻常法门可比。"
全堂哗然,众人没想到这位喇嘛竟敢在虚云老和尚的法堂上如此直言不讳地提出异议。
虚云老和尚看了看身旁的侍者,示意他们不必紧张,然后和颜悦色地对那喇嘛说:"法师所言极是。佛法广大,门门皆可入道,老衲从未否认密宗殊胜。然所谓即身成佛,恐怕理解有别。不知法师所传之法,究竟如何修持?"
那喇嘛神色越发傲然:"我所传密法,乃金刚乘无上瑜伽部密法,经由灌顶、手印、真言、观想等方便法门,可使行者迅速成就,远胜显教之法。"
虚云老和尚不急不缓地问道:"不知法师对戒律如何看待?"
"大乘佛法重在发心,不拘小节。当知菩提心即戒,何必执着形式?"那喇嘛直言道,"密法中更有无上瑜伽,以贪调贪,以欲制欲,非显教所能理解。"
此言一出,殿内一片哗然。不少信众面露惊异之色,窃窃私语。虚云老和尚却神色不变,只是微微闭目,似在深思。
"《涅槃经》云:'若不持戒,尚不能得疥癞野干身,况复当得功德智慧?'无论显密,戒为本基,若无戒律约束,何以修定?无定何以生慧?"老和尚缓缓道,"佛门八万四千法门,殊途同归,皆以断惑证真为目的。若有法门主张不持戒而能成就,恐怕有违佛意。"
那喇嘛听后,面色微变:"老和尚此言差矣!密法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何必拘泥于形式?"
老和尚慈悲一笑:"见性成佛,禅宗亦然。然六祖惠能大师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若不持戒修定,纵然悟得佛理,亦是解悟而非证悟,犹如说食不饱。"
那喇嘛正欲反驳,虚云老和尚目光忽然严肃起来:"各位且听,修行之道,如炼金成器,需经千锤百炼。世尊当年舍弃王位,雪山苦修六年,方证菩提。
阿难尊者虽为佛陀侍者,听闻无数法要,临终前佛陀仍告诫他还需精进用功。我等凡夫,资质远不及古德,岂可妄想不经努力便得解脱?"
禅堂内鸦雀无声,连那喇嘛也沉默了。老和尚的目光扫过众人:"近来有人借佛法之名,行诓骗之实,宣称无需戒律,无需修行,只通过某种仪式或咒语就能获得成就。诸位须知,此绝非佛陀本怀!"
那喇嘛听到此处,脸色阴晴不定。终于,他站起身来,高声道:"老和尚既然提到此事,贫僧不得不问:老和尚如此着重戒律,可知密宗有不共戒律?对于密宗'即身成佛'之说,老和尚又作何评价?若有批评,又有何依据?"
虚云老和尚闻言,忽然面色一沉,整个禅堂的气氛随之凝结。他缓缓起身,那百二十岁高龄的身躯此刻竟显得如此挺拔,如一座不可撼动的高山。
"吾一生不轻易评判他宗,然今日却不得不言。"老和尚目光如电,声音低沉却蕴含莫大威严,"若误解密法,非但不能即身成佛,反会堕入万劫不复之深渊!"
那喇嘛闻言色变,殿内众人皆倒吸一口冷气。一位年迈侍者颤声道:"五十年来追随师父,从未见师父如此震怒。难道密宗'即身成佛'之说真有天大过失?"
老和尚环视众人,眼中流露出深深的悲悯:"密法如刀,可医人,亦可伤人。今日若不明言,恐怕天下学人皆入歧途!"说罢,他转向那藏密上师,目光如炬,六尺金身,舍利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