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讲课的王海红

“教育是一场用生命影响生命的旅程,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花朵,而我,只是他们成长路上的一名守护者。”作为一名扎根教育一线26年的教师,王海红表达了对于教育事业的深刻感悟。

扎根教育一线26年,王海红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这句话的深刻内涵。从活力四射的体育教师到严谨求实的数学名师,从默默奉献的普通教师到备受赞誉的全国优秀教师,王海红的故事,是教育战线上无数巾帼英雄的缩影,更是对“用心做教师,用爱做教育”理念的生动践行。她用爱与智慧,在三尺讲台绘就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教育画卷。

1998年,王海红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憧憬回到家乡平遥县,成为一名体育教师。两年后,根据学校安排,她转型为数学教师。面对全新的挑战,王海红开启了学习模式。她以书为伴,以灯为友,夜以继日地钻研教材,虚心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在课堂实践中不断摸索,巧妙地将体育运动的活力与数学的严谨相结合,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2009年8月,她被调入柳林县实验小学。虽然“战场”发生了改变,但凭借着这股不服输的韧劲和持之以恒的努力,王海红先后荣获山西省“十佳教师”、山西省骨干教师、山西省教学能手等多项荣誉,实现了从体育教师到数学名师的华丽转身,用实力证明了“巾帼不让须眉”。

2019年,通过竞聘,王海红又进入柳林县上海实验小学,不久后成为教导主任。在孜孜不倦的教学实践中,王海红不仅关注自身的成长,更致力于团队的共同进步。她充分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带领教研团队积极探索高效的教学模式,共同构建了《学、想、探、练、评五段教学法》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在“双减”政策的指引下,她又深入研究作业设计,力求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切实提升教学质量。2023年,在王海红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她所在的学校被山西省教育学会授予“课改实验基地校”。

“教育是一门静待花开的艺术,需要耐心和智慧。”王海红深知,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不同的天赋和潜能,需要个性化的关注和引导。她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真诚地与学生沟通交流,用心倾听他们的声音,努力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她特别关注特殊学生群体,对学习困难、家庭遭遇变故、性格孤僻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走出困境,重拾自信。她还积极与家长沟通,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与家长们共同探讨教育方法,形成教育合力,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教育就是要用差异化的雨露滋养不同的幼苗,让他们都能茁壮成长。”王海红如是说。她的智慧和耐心,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让孩子们在自信和快乐中茁壮成长。

王海红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教师,也是一位贤惠的妻子和慈爱的母亲。在荣誉的背后,是她对家庭和工作的双重担当。2019年至2022年,是新学校扬帆起航的关键三年,也是她两个儿子外出求学、公公重病住院急需家人照顾的三年。面对工作、家庭和子女教育的多重压力,王海红没有退缩,她在车厢备课,在医院走廊批改作业,用“时间折叠术”兑现了三个承诺:教学质量不下滑,母爱情怀不缺席,子女孝心不留遗憾。

“所有暗夜里的跋涉,终将化作黎明时的霞光。”王海红一颗向光而行的坚韧心,诠释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也树立了一个新时代女性的榜样。

“我坚信,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的事业。下一步,我将会如竹般坚韧不拔,在‘双减’等改革中勇担重任;如水的包容,用柔性管理营造和谐教育生态;如光般温暖,以生命影响生命,照亮每一个孩子的未来。愿我们永远眼里有光、心中有爱、脚下有路。每一个生命都能在爱与关怀中绽放光彩。”王海红笃定地说。(文/图 本报记者 刘少伟)

来源:吕梁晚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