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坛讲学图 | 孔维克87版电视剧《红楼梦》剧照
从3000年前的先秦到现在,中华文明从未断裂,一脉相承。
从《诗经》到《红楼梦》,从唐诗到宋词,这些人文经典,一代一代滋养着中国人的精神,塑造着国民性格。
杏坛讲学图 | 孔维克
而单独拎出这些人文经典,我们或许可以说上一二,但如果贯穿成线,却又难以成体系。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呢?先让我们来理顺下中国人文经典的时间轴。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意思是,不读《诗经》,连话都不会说了。先秦的《诗经》作为当时社会的经典,士人要公开发言,就必须拿《诗经》作为衡量的标杆。
战国时期的《论语》和《孟子》这两部书里的全部语句,是中国读书人的基础语言,足以当得起中国文化核心中的核心。而除了正统的孔孟之道,还有一方道家的精神世界,几乎每一位古代士人的心中,都一边藏着儒家,一边藏着道家。
而历史的片段汇聚在一起,就变成了一条河流。司马迁把这些历史的碎片悉数整理,成就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之称的《史记》。
到了魏晋,《世说新语》就收录了从东汉后期到魏晋间的一千多则故事,读罢此书,可一窥魏晋风度,进入到这个个人意识觉醒的时代。
再到唐代,便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巅峰,中国被叫做“诗国”也与此有关。那个诗歌盛极的时代,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浪漫文化遗产。
一提到宋代,便想到宋词,“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在那个文化盛世的轴点,他们创作出具有独特美感的宋词。
北宋时,宋神宗认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因此赐名司马光所著史书为《资治通鉴》。这本历史著作被称为“皇帝的教科书”,历经19年才完成。
明代,儒学有了新的发展。《传习录》便是记录王阳明思想的著作。“内自省也”成为这一时期儒士们关注的重点。
文学发展至明清时期,小说兴起。曹雪芹所作《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经典长篇小说,几乎无人不知,观者皆叹这本奇小说包罗宏大,道尽了爱情与世情。
87版电视剧《红楼梦》剧照
悉数中华文化中的先贤、经典,我们不禁心向往之,却也畏手畏脚。长期以来,碎片化的输入使得我们在提起“诗经”“唐诗”时,只能背出几句诗词,却无法掌握贯穿其中的脉络。
提升人文素养,需要如化石沉积一般,顺着时间发展、历史轨迹,一层一层,叠加、构筑起自己的文化城堡。
◎本文原载于《三联生活周刊》,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