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TB

近日,经党和国家

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同意

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开展了

2025年度新时代青年先锋奖评选工作

经省级团委推荐、评审委员会评审

确定679名新时代青年先锋奖拟表彰对象

今天!名单正式公布!

北京教育系统共3人入选!

北科大青年博士后巴浩静获评!



巴浩静

中共党员

北京科技大学博士后

2016年至2024年在北京科技大学

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2024年7月至今任北京科技大学博士后研究员

主要从事固废资源化利用、低碳绿色建材研究

在“双碳战略”背景下助力

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和无废城市建设

2024年9月受邀参加高校党组织示范微党课


巴浩静以十年磨一剑的坚守,开创性构建“固废资源化-产品产业化-标准体系化-人才协同化”的绿色循环发展范式,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中国方案更在构建“无废城市”生态圈、保障战略资源安全、培育绿色竞争新质生产力等方面,夯实了高质量发展根基,成为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实践。带动传统建材行业实现从“灰色制造”到“绿色智造”的转换,相关成果入选《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工艺技术设备目录(2021年版)》,被中国建材工业经济研究会授予“利废新材料领军人物”称号

USTB

高质量创新:重构固废资源化技术范式

我国每年产生工业固废达40亿吨,面对全球建材行业“高碳锁定”困境,巴浩静突破传统路径依赖,基于“复盐效应”与“硅的四配位同构化”理论,构建多固废分子重构理论体系,开发出多固废协同处置技术。

该技术入选《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工艺技术设备目录(2021年版)》,推动GB/T 28294-2024国家标准的制定,助力建材行业绿色技术升级。


作为绿碳江源项目团队的负责人,她和团队专注于固废无害化处理技术,首创多级粉磨绿色处理工艺,解决了固废循环利用及实现高附加值转化的发展难题。团队深耕于绿色低碳产业、固废循环利用的领域,立志为助力祖国绿色发展大计和强国新征程贡献力量。在巴浩静的带领下,绿碳江源项目团队获2024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银奖。


2024年5月,团队牵头在湖北黄石召开了钢铁渣复合胶凝材料第一项国家标准的贯宣会,吸引了近300家上下游企业和单位参与,受到了湖北省和黄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这也意味着团队的新材料在全国层面上受到了认可。


USTB

系统性发展:打造绿色增长新引擎

习近平总书记八年四次召开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奠定了区域发展的重要位置。钢铁渣复合胶凝材料产业化发展近10年,研发阶段更是历经数十载。无论是科研还是创业,一路走来没有一件事是容易的。搞科研要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搞产业化要褪去稚嫩,要敢为天下先。

2017-2023年,巴浩静在河北邯郸完成涉县清漳水泥厂绿色化改造,通过“实时除铁-梯度配比-精准活化”工艺,使当地固废综合利用率大幅提升,培育其成为国家级绿色工厂。


2023年转战湖北黄石,针对钢渣综合利用率不足40%的难题,巴浩静牵头建立“APHC”产业赋能模型,助力绿色新质生产力快速复制,目前已在全国5省8地落地应用,累计协同消纳工业固废制备新型绿色低碳胶凝材料500多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350万吨,创造经济价值7.5亿元,新增就业岗位700余个。


USTB

生态化引领:培育可持续发展新动能

在人才培养方面,巴浩静创建“理论教学-工程实训-产业孵化”三维培养模式,在河北、湖北分别搭建绿色低碳新材料产学研培训实践平台,累计培养硕博人才12名,技术骨干40余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项,国际专利9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项,行业及地方标准2项。


巴浩静用十年坚守,走出一条“实验室创新-中试验证-产业化推广”的科技成果转化之路。从西藏高原到长江之滨,从太行老区到山城重庆,她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担当,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着智慧和力量。这种立体化创新生态的构建,使我国在固废资源化领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成为全国以绿色新质生产力重塑产业生态的璀璨新星。


展望未来

巴浩静将不忘初心

秉持“求实鼎新”的校训精神

为祖国的绿色低碳发展

贡献青春力量!

近期专题 欢迎投稿

出品 | 北科小博士新媒体工作室

来源 | 北京科技大学

责编 | 轰隆

校核 | 李丹 丸子

值班编委 | 嘉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