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欢有个习惯,每次出任务前,必和战友们拍张“全家福”。照片上的他,神情轻松、笑容灿烂,可这背后却是重若千钧的压力和生与死的考验。
邓欢是淮安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四大队大队长,一名现实版“拆弹专家”。从警近20年,他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解救一场场危难于千钧一发,他将危险当成日常,为一方带去平安。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他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
“拆弹专家”的智与勇
邓欢出生在江西南昌,老家附近就是方志敏烈士墓。事迹耳濡目染,影响潜移默化,“小时候就想当大英雄,保家卫国。”儿时的愿望,长大后变成了现实。
2006年,因专业素质过硬,邓欢从省公安厅反恐突击队被特招到市公安局。彼时,淮安急需组建排爆队伍,领导一眼相中邓欢这个“大个子”。“我是组织培养起来的,肯定要把担子挑起来。”邓欢没有丝毫犹豫,一口应下。
当时,警队的装备只有老旧的三件套——一套无磁工具组、一台老式X光机、一套排爆服。缺人、缺设备,唯独不缺干劲。看书,外出参加培训,通过网络学习,研究国内外涉爆案例,与同行交流……邓欢全身心投入。
淮安是革命老区,不少历史遗留的炸弹深埋地下。邓欢主动联系淮安文史部门,详细了解炸弹型号等信息。十多年钻研下来,各型号弹药他都了如指掌。
2013年6月26日傍晚,淮安某小区露天煤气管道上发现疑似爆炸物。“欢哥不在场,心里没底。”因炸弹结构复杂,先行到场的同事急得满头大汗。“让我来!”铿锵有力的声音,从人群中传来。身穿排爆服的邓欢出现在现场,探测、拆解、转移……排爆过程一气呵成,既胆大又心细。看着疑似爆炸物被安全移除,现场的掌声、叫好声交织成一片:“淮安特警,好样的!”
“处突利刃”的静与动
在维稳处突现场,邓欢是一把“钢刀利刃”。
2014年4月,淮安市某医院发生一起持刀行凶案件。邓欢接警赶赴现场,一边与歹徒对话吸引其注意力,一边用手势指挥4名巡特警队员绕到歹徒侧面,趁其不备用防暴叉抵住歹徒腰部。说时迟那时快,邓欢一个箭步冲上去,夺刀、擒拿,整个过程不到10秒钟。
静若处子,动若脱兔。2020年6月3日中午,淮安某酒店吧台内,歹徒左手用绳子勒住人质脖子,右手握一把水果刀抵在人质颈部,情绪激动。数小时劝说无果,邓欢当即制定徒手强攻方案,抓住歹徒与谈判人员交谈时注意力分散的瞬间,他纵身跨越吧台,迅速控制嫌疑人持刀的右手,其他两名突击队员冲进吧台控制嫌疑人的左手,过程一气呵成,人质被安全解救。
参加公安工作至今,邓欢共参与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30余人,其中抓获逃犯6人,移送刑事审判17人。此外,他参与并出色完成了数十次省内外重大安保任务。
“魔鬼教官”的先与后
耀眼战绩源自严格要求。
邓欢既是淮安反恐排爆、维稳处突的“雷霆战将”,又是淮安公安战线警务技战术的“魔鬼教官”。与邓欢共事10多年的董道飞对这位老大哥又“恨”又敬。“那时候,我刚来警队,每天上午3公里跑,雷打不动,欢哥总是亲自到场看着我们,有时候还骑个自行车跟在后面,嫌我们跑得太慢。”董道飞气不过,有一次和邓欢比游泳,结果被让了50米,最后依然只能“吃尾灯”。
2015年4月,清江浦区北门桥一施工点发现一枚重约50公斤的航空炸弹,是淮安现有记录最大的战争遗留炸弹。“当时天降大雨,航弹一大半深插在泥土里,只露出尾翼,上面还不停冒泡,感觉随时有可能爆炸。”董道飞坦言,当时自己的双腿不由自主地打颤。“你们退后,让我来!”就在此时,邓欢下令其他人都走,自己一个人处置。整个过程超4个小时,最终成功排除险情。“从那以后,我们打心底佩服欢哥,也慢慢知道,他平时所有严格要求都是对的。”
强将手下无弱兵。从警以来,邓欢参与制订反恐处突、擒拿格斗、射击、安检排爆、游泳救援等训练计划,累计授课、培训学员1000余人次,他带出的突击队员,在全省特警比武、集训、考核活动中多次获得佳绩。
邓欢先后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江苏最美警察、淮安十大杰出青年、江苏省文明职工、江苏省模范退役军人等,并荣立个人三等功三次、个人二等功一次、个人一等功一次。
面对诸多荣誉,邓欢说,必须沉心静气,做到“万无一失”,避免“一失万无”。
融媒体记者:王舒 王昊
通讯员:陈文姝 刘佳 樊鑫龙
融媒体编辑:管艳
责任编辑:白留伟
(本文图片部分为本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