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宁波4月30日电 题:全国劳模张霁明:从电网“千里眼”到科技“弄潮儿”
新华社记者方益波、林光耀
稍显磕绊的口齿、耳朵上佩戴着的助听器,初见张霁明,很难将他和国网浙江电力的首席专家关联起来。25年来,这位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宁波市鄞州区供电公司调控中心自动化运维班班长,用持续不断的专注与突破,在无声世界中点亮光明,诠释了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精神,并获评2025年全国劳动模范。
3岁时,因为药物过敏,张霁明双耳失聪,一度无法与外界沟通。凭借着自身的努力与助听器的帮助,他成功考上大学并顺利完成学业,进入国网宁波市鄞州区供电公司工作。
枯燥的数据、复杂的设备参数、频繁的电气试验……初入职,张霁明就赶上了鄞州电网的第一次自动化改造,这些他人觉得索然无味的工作内容,却让张霁明甘之如饴。在新的系统安装调试的时候,从设备拆箱安装开始,直至上电调试结束,张霁明都全程参与,从不落下任何一道工序。
25年来,张霁明参与搭建了6套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2套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10万余条设备数据熟记于心,30多本笔记本写满设备说明,张霁明只要看一眼监控信号,就能迅速判断出故障部位、故障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千里眼”的外号也不胫而走。
凭借顽强的毅力和专注精神,张霁明从一名普通电力检修工成长为国网浙江电力的首席专家,近年来,电网数字化转型浪潮汹涌澎湃,他也成为了“科技蓝海”的一名“弄潮儿”。
面对分布式光伏迅猛发展给电网运行带来的安全挑战,张霁明和团队研发的基于“5G+”源网荷协同控制的分布式光伏电站,于2022年5月11日正式接入宁波市鄞州区供电公司调度系统,并落地投运,实现对分布式电源的统一调度。
“现在,只需调控中心发送一个指令,即可对多个分布式电源进行智能调节。”张霁明介绍,从2022年5月份试点安装以来,这项技术目前已在宁波不少民营企业中应用,其中仅奥克斯集团有限公司一家,一年就可节省电费800万元。
今年,张霁明牵头开展配网中低压可靠性提升技术攻关,有望解决大量中低压配网感知和故障定位问题,进一步提升供电可靠性。
深夜的调控中心,张霁明办公室灯光常亮。办公桌上翻开的笔记本里,记录着他一天的思考与技术总结,蓝色文件夹里是创新课题的推进方案。窗外,是他守护的万家灯火。
“技术会不断更迭,但精益求精的精神不会变。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拓展专业边界,让电网更安全、更智能、更高效。”张霁明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