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的起因是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恐怖袭击,造成至少26名游客死亡,另有多人受伤。
这是自2019年普尔瓦马事件以来,最严重的一次袭击。
得知消息的莫迪勃然大怒。
立刻召开紧急安全会议,增兵克什米尔地区,并且还截断了印度河,切断了下游国巴基斯坦的水资源。
这切断水源,就好比要了巴方的命。
印度河水系横跨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双方于1960年签订了《印度河河水条约》。
条约规划清晰:印度掌管东部三条河流,巴基斯坦管理西部三条,而印度必须确保西部河水顺利流入巴基斯坦。
这一安排使巴基斯坦获得了约八成的总水量,成为条约的主要受益国。
对拥有两亿多人口的巴基斯坦来说,这些水源无比珍贵。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巴基斯坦有大量人口依靠农业维生,而印度河水系提供了全国七成的农业灌溉和生活用水。
可以说,印度河水系关乎巴基斯坦国计民生的根本。
尽管巴方一直解释袭击与自己无关,但印度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王7+1吃秤砣,铁了心要报复巴基斯坦,硬是一句话都听不进去。
也不免得给人一种感觉,那就是印方在借机生事。
之所以这么说,不是恐怖袭击这种行为不恶劣,而是因为恐袭在印巴两国太频繁了,将这类事件摆在台面上,升级为印巴冲突的导火索,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合理的反常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巴基斯坦自身也是恐怖主义的受害国。
以"俾路支解放军"为例,巴方一直认为该组织受印度资助和指使。
然而,巴方并没有像印度那样,每当遭遇恐袭就立即指责对方,否则两国早就开打了。
前面我们也提到,印度在事件爆发后截断了印度河,无奈之下,在巴外长直接发出全面战争警告后,印度终于不再截断印度河水流,恢复了放水。
这又把巴基斯坦害惨了。
原因在于印方突然放水,没有按照国际规则提前通知下游的巴基斯坦,而是将蓄积多日的水一次性大量释放,这对巴基斯坦造成了洪涝灾害。
不得不说,心真黑。
作为一个国家,被印度如此戏弄?
想断就断、想放就放。
的的确确有些说不过去了。
有人会问了,印度哪来这么大的胆子,敢公然挑衅?
我们从两个方面解读。
第一,美国的支持。
印度媒体报道称,当地时间4月25日,一架美军C-17军用运输机,从卡塔尔空军基地起飞,直奔印度西部地区的斋普尔机场。
与此同时,一架以色列军机也在该机场降落。
如此敏感的时间点,再加上如此巧合的时间,难免令外界怀疑,飞机上是否有特殊的人员或者装备?
美以军机此时飞来印度,是不是特朗普政府打算来给莫迪撑腰?
从美方的立场上来看,可能性非常大。
所以,印度的野心才进一步膨胀。
然而,美方支持印度这一举动真的那么简单吗?
我看未必。
特朗普政府一直希望在我国周边制造不稳定因素,分散注意力,减缓中方发展步伐。
印度和巴基斯坦都与中国接壤,如果这两个邻国爆发冲突,即使不直接影响中巴经济走廊,也会迫使中国增加边境防卫投入。
而美国只需提供几件军事装备就能完成。
所以,从特朗普角度看,这是一笔极为"划算"的交易。
当然了,我们也不会由着美印胡来。
巴铁终于等到了“援手”。
4月27日,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达尔与王毅通了电话。
王毅表示,中方密切关注当前形势发展。然后,他说了三个支持。即:
1,打击恐怖主义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中方始终支持巴方坚定实施反恐行动。
2,作为铁杆朋友和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中方充分理解巴方合理安全关切,支持巴方维护自身主权和安全利益。
3,中方支持尽快开展公正调查,冲突不符合印巴各自根本利益,也不利于地区和平稳定。希望双方保持克制,相向而行,推动事态降温。
尤其是最后一点,既然印度认定是巴基斯坦干的,那总要拿出证据来,总要进行公正调查。
中国是全球为数不多敢公开反制美国的国家,所以哪怕五常中只有中国支持巴方,对于巴方来说,这份支持也足够有力。
第二,综合实力。
在陆地上,坐拥百万大军的印度现在拿出了50万兵力在边境虎视眈眈,克什米尔实控线火药味很浓。
在海上,印度已将其唯一一艘航母调往巴基斯坦邻近的阿拉伯海海域,摇旗呐喊。
在海军实力上面,巴基斯坦相比印度海军,还存在较大差距,而“维克兰特”号航母,实则是印度海军杀手锏装备。
不过,据最新消息,印度海军将部署在阿拉伯海西部的“维克兰特”号,紧急下令召回,返回到母港卡瓦尔。
前后不到3天,意味着“维克兰特”号航母部署还没有72小时,就返回卡尔瓦尔海军基地,结束对巴基斯坦威慑部署。
“维克兰特”号航母是印度首艘自主建造航空母舰,排水量约45000吨,可搭载30架舰载机(包括米格-29K和直升机),是印度海军的重要战略资产。
然而,巴基斯坦面对威胁一点都没怂,直接让海军实弹演练,还有加上导弹试射计划。
在印度看来,巴基斯坦护卫舰发射导弹,对印度航母构成严重威胁。
巴基斯坦海军也不是吃素的,054AP型护卫舰装备着CM-302超音速反舰导弹。
同时,巴基斯坦空军装备着歼-10CE和枭龙战斗机,都能够发射反舰导弹;再加上巴基斯坦海军装备着潜艇、导弹艇、导弹护卫舰等。
航母见了也得绕道走。
本期内容到这里就要结束了。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在某些方面观点与本文不一致是正常的。
大家要文明交流,互相赋能。
感谢理解。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