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当着印度三军一把手的面,授权印军“放开手脚去干”。与此同时,巴基斯坦这边也已经算出了开战时间。
按照巴基斯坦国防部长的说法,印度已经计划在24-36小时内发起攻击。
【印度总统只是名义上的三军统帅】
综合消息显示,印度总理莫迪日前在一次高层安全会议上表示,印度军方可以“自由选择”应对克什米尔危机的报复方式、打击目标和行动日期。
印度国防部长、国家安全顾问、印军总参谋长,以及海陆空三大军种的参谋长都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上,莫迪强调,印度军队拥有充分的“行动自由”,印度的决心是给予恐怖主义“毁灭性的打击”。
首先要指出的是,在印度,总统只是名义上的三军统帅,总理领导下的内阁才是最高军事决策机构。
印度国防部负责军队的管理和协调,军队通过国防部来向总理和内阁传达信息,提供建议;而总理和内阁在做出决策后,则会通过国防部将命令下达给军队,随后军队需要无条件执行。
【莫迪强调,印度军队拥有充分的“行动自由”】
如今莫迪公开下令让军队放手去做,并非完全放任军队随意行动,而是目前的局势已经发展到,莫迪不可能仅通过在后方“微操”就能完全掌控的程度了。
本月22日,发生在印控克什米尔、导致28人死亡的恐怖袭击事件,让印巴之间又迎来一场“暴风雨”。
事件发生后,印度政府迅速将矛头指向巴基斯坦,声称该国支持“跨境恐怖主义”,莫迪更是叫停了进行的外访行程紧急回国,同时与十几个国家的领导人通话。
23日, 印度宣布全面反制措施。印度暂停执行1960年签署的《印度河河水条约》,停止向巴基斯坦供应印度河的支流水源,直接影响该国80%以上的农业生产和电力供应。
此外,印度还关闭了两国间唯一的陆路口岸检查站,吊销对巴基斯坦所有公民的签证,并要求他们在3天内离境。
【自24日起,双方正式开始发生交火,而且规模和烈度持续升级】
巴基斯坦否认印度相关指控,并于次日宣布反制措施,宣布对印度关闭领空,暂停与印度之间的一切贸易,要求印度公民48小时内离境。
此外,巴方明确警告称,印度切断水源的决定将被视为“战争行为”。
印度并不在意巴基斯坦的警告。自24日起,双方正式开始发生交火,而且规模和烈度持续升级。印度向韩国紧急追加订购K-9自行榴弹炮,以对抗巴基斯坦在边境部署的中国制SH-15卡车炮。
两国空军也进入了高度戒备状态。巴基斯坦的歼-10C战斗机挂弹警戒,印度则紧急调动苏-30、阵风战斗机和S-400防空导弹进入战备,同时,印度海军的“维克兰特”号航母则逼近巴基斯坦附近海域。
【印度紧急调动苏-30、阵风战斗机和S-400防空导弹进入战备】
【印度紧急调动苏-30、阵风战斗机和S-400防空导弹进入战备】
印巴局势在短短一周时间内迅速恶化到如此地步,虽说是“一个巴掌拍不响”,而且带有一些偶然性因素的作用,但总体上还是莫迪政府“有意促成”的结果。
从事情的本质上来看,莫迪政府这次之所以大动干戈,准备让军方“放手一搏”,主要是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在外交上对巴基斯坦强硬,恶化印巴之间的关系,本身就是莫迪领导下的印人党的意识形态所要求的。这么做可以让莫迪政府在印度国内放手进行教派主义煽动,出台强硬的教派主义政策。
其次,经过过去数十年的发展,印度综合实力、国家体量的增长,让莫迪政府有些“不屑于”安抚巴基斯坦。
在莫迪看来,印度持续增长的实力和体量,早晚会抵消一个敌对的巴基斯坦给其带来的掣肘。
印度的增长速度尽管无法与中国相比,但跟巴基斯坦比还是绰绰有余的。数据显示,自冷战结束以来,印巴两国之间的经济体量差距是在不断扩大的:
2024年印度的GDP实际增长率为6.7%,而刚刚经历政治动荡,政府连续换届以及债务危机的巴基斯坦,其GDP实际增长率仅为2.5%。
【印巴局势迅速恶化到如此地步】
第三,莫迪希望进一步控制南亚地区,并对抗中国在该地区日趋增长的影响力。印度自诩为“发展中国家的领导者”,但实际上,印度最关注的还是自己在南亚的那一亩三分地,尤其是中巴关系的升级,更是被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印度当然无力直接同中国进行对抗,所以莫迪政府只能退而求其次,通过加强对巴基斯坦的打压,来试图遏制中国在南亚地区影响力的增长。
第四,随着美印关系的发展,莫迪政府自认为处于大国竞争中的有利位置。
2017年特朗普首次上台后不久,针对中国的“美日印澳四边安全对话”机制重启。而自认为在“印太战略”中扮演主角的印度,在2019年与巴基斯坦爆发严重军事对峙,包括炮击甚至空战;随后在2020年5月,我们熟知的中印边境冲突爆发。
视角回到现在,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对全世界大打关税战,而最近有消息称,印度很可能将成为首批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的国家,其中包括多项给美国企业的重磅订单,满足特朗普的条件——而这或许就是莫迪如今敢于让军队放手去做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