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称为最美通缉犯出狱后开启直播,一脸骄傲导致直播间被封,近日,曾因诈骗罪被通缉、被称为“最美通缉犯”的卿晨璟靓再次登上舆论风口,这位因颜值而在逃时走红网络的女子,在服刑期满出狱后选择通过直播复出。



并在镜头前大胆自曝身份,坦言“自己的美貌配合曾经的通缉背景,可以成为一波流量密码”,然而,这种对违法经历的消费和包装,最终引发平台与公众的强烈反感,不久后她的账号便被平台永久封禁。



卿晨璟靓的直播中,她表现得极为高调,不仅主动提起自己是“2018年网上在逃通缉犯”,还流露出明显的自豪感,面对网友提问,她更是摆出一副“别问,问也不会答”的高傲姿态,让不少围观者感到震惊与不适。



在她眼中,过往的犯罪记录仿佛成了一种“经历资本”,与她的颜值结合后,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吸睛噱头,但正是这种对错误行为的轻描淡写和赤裸裸的流量投机心态,引发了更大范围的批评。



公众的容忍度,从来都不针对“犯过错的人”,而是针对“有没有悔改之心的人”,每个人都有改过自新的权利,但前提是对自己的过去有清晰认知,并能展现出改正与反省的态度,而卿晨璟靓显然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反而试图把曾经的违法经历当作流量工具,甚至为其披上“故事光环”,这不仅是在消解社会对违法行为的认知边界,更是对真正为生活努力的普通人不公。



平台方面对其账号的永久封禁,某种程度上正是对这种“流量畸形观”的一次及时纠偏,毕竟,如果人人都能通过曾经违法获取关注与经济利益,那社会规则与法律尊严将何以维系?在这个内容为王的时代,流量本无罪,但若流量建立在对社会价值的挑战之上,就必须要被遏制。



卿晨璟靓事件再次提醒我们,流量与道德的边界不能被轻易打破。社会舆论也不应为颜值与噱头让步,更不能纵容对违法行为的“娱乐化”,一个真正值得尊重的复出者,不应是靠博眼球和掩盖过去赢得关注,而是用实际行动证明悔改、改变和成长的可能,你怎么看待卿晨璟靓的“复出尝试”?是否有可能重新获得社会的认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