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右)在华盛顿白宫会见印度总理莫
自英国在印度次大陆的统治结束以来;美国与该地区国家(特别是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同盟关系时有波动,同时又在两国之间保持着一定程度的平衡。然而,如果这两个南亚大国之间再次爆发战争,美国的这种战略似乎就将面临重大挑战。特朗普原本希望扩大与中国之间的战略对抗,但动荡的世界危机却从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地追随着他。
自1947年8月印度和巴基斯坦先后宣布独立以来,两国已经进行了4次血腥战争,其中3次战争都是由于两国在边境克什米尔地区的持续争端引发的。而且由于地区局势动荡,两国在过去的80年内边境冲突频发。
今年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武装袭击事件,造成26名平民死亡、17人受伤。此次袭击发生在热门旅游小镇帕哈加姆附近,这是自2008年孟买袭击事件以来,印度发生的针对平民的最致命的袭击之一。一个名为“抵抗阵线”的组织声称对此次袭击事件负责,而印度认为该组织与巴基斯坦“虔诚军”存在关联,而且印度认为“虔诚军”得到了巴基斯坦情报部门的支持。
在事故发生后,即4月23日至24日期间,印巴两国之间开始出现一系列针锋相对的升级措施。其中最严重的是印度外交秘书唐勇胜(维克拉姆·米斯里)宣布立即中止双方在1960年达成的《印度河流域水资源条约》。对此,巴基斯坦政府在4月24日发出警告称,任何中断供水的行为都将被视为“战争行为”,并承诺将会作出“全力”回应。
巴基斯坦方面于4月24日对印度航空公司关闭了领空,并停止了与印度之间的所有贸易,包括经其他国家过境的货物。随后,印度和巴基斯坦军队在具有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的控制线上连续3天交火。
尽管两国在过去几十年的冲突中已经表明,他们倾向于控制克什米尔的局势升级,以免卷入大规模的战争,但这种升级却增加了爆发军事对抗的风险,并且可能影响南亚地区的力量平衡。由于南亚与中国的冲突直接相关,美国对该地区也极为重视。
美国与印度、巴基斯坦的关系如何发展?
我们可以通过上个世纪两个共同塑造该地区基本互动的重要时刻,来理解美国在南亚地区的联盟的动荡局面: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冷战爆发,以及2001年的“911”袭击事件。
在冷战时期,印度宣称保持中立并领导全球不结盟运动,但由于多种原因,其在战略上与苏联的关系更为密切。与此同时,印度执政党国大党在经历了与英国占领军的长期痛苦冲突之后,仍然对美国和西方列强抱有极大的怀疑态度。
正如印苏关系的缓和令美国担忧一样,这也令巴基斯坦感到不安——巴基斯坦认为,如果印度得到苏联的支持,那么它就无法与后者对抗。因此,根据“Stratfor”创始人乔治·弗里德曼的说法,巴基斯坦与美国结盟是不可避免的。
但南亚地区联盟结构很快变得更加复杂。中国是该地区的另一个主要参与者,并在二战后最初与苏联结盟,但在20年后,由于毛泽东和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解读的意识形态差异不断升级,中国做出了战略转变,并转向改善它与美国之间的关系。
基于此,中国后来将苏联和印度视为潜在威胁,而巴基斯坦则成为了中方的重要盟友。
在1980年,苏联进一步占领阿富汗,并主宰南亚地区。巴基斯坦被敌人包围——东边是印度,西边是苏联。但当时感到威胁的不仅仅是巴基斯坦,美国也对苏联在南亚的扩张感到震惊,并且在伊朗伊斯兰革命后耻辱地失去了它与伊朗之间的联盟。美国还认为,苏联会利用阿富汗作为向海湾地区推进的基地。
美国转而与巴基斯坦一道支持圣战运动,以将苏联占领者驱逐出阿富汗。后来,随着苏联的解体,美国不再对阿富汗保持战略兴趣,但巴基斯坦则与阿富汗新的伊斯兰政权保持着复杂但有益的关系。
重塑美国在该地区联盟的第二个事件则是“911”袭击事件——在这些事件发生后,美国想要推翻阿富汗政权。因此,美国向巴基斯坦施压,要求其在打击塔利班的战争中为美国提供后勤和情报支持,但巴基斯坦意识到,随着伊斯兰民众反战情绪的高涨,参与这场战争可能会损害其内部稳定。
最终,双方都了解对方的需求和局限性,巴基斯坦没有在这场战争中向任何一方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但这也导致美巴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裂痕。
与此同时,印度也在发生变化。苏联已不复存在,中国不仅是印度的竞争对手,还成为了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经过长期的敌对,共同的利益将美印两国拉到一起,并建立了不断发展的战略伙伴关系,其主要重点是遏制中国的崛起。
但美国当然也不希望印度成为超级大国,因此,美国继续对巴基斯坦提供支持。从美国的角度来看,是希望在该地区形成一个三边体系(包含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以达成内部力量制衡,同时又能防止其中任何一个国家成为地区的主导力量。
美国与印度的伙伴关系:相互猜疑的联盟
在过去的20年内,美国重新调整了它在南亚地区的定位,并将印度作为其遏制中国在地区崛起的战略中的最重要工具之一。多年来,白宫由持有不同愿景和倾向的总统执掌,但他们都同意继续深化美印关系,并且在每位总统任期内,美印关系都比前任总统时期更好。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与印度、澳大利亚、日本组成了四方安全联盟(QUAD),这是目前美国在印太地区最重要的安全联盟,其成立目的就是将印度纳入西太平洋集体安全体系。
2020年,当中印军队在具有争议的边境地区发生冲突后,印度尤其寻求与美国建立更加紧密的关系。
美印合作的后续阶段产生了一些新项目,包括旨在促进美印技术合作的关键技术计划、以印度洋地区安全为重点的双边对话,以及允许印度、美国和以色列在粮食安全、能源和技术领域内开展合作的“I2U2”伙伴关系。
然而,美印两国的战略要务似乎存在许多矛盾,并且在不同的情况下均有体现。例如,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导致印度与美国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紧张,因为印度的愿景与西方及美国的愿景并不一致,而且印度没有参与针对俄罗斯的制裁。印度人从总体上对俄罗斯对北约扩张至莫斯科重要势力范围的担忧更加同情,也更加相信俄罗斯发动这场战争的正当性。
另一方面,印度对美国支持孟加拉国新政权推翻印度坚定盟友谢赫·哈西娜总理的政府感到不安。以及在更早的几年内,印度还拒绝参加由美国组建的入侵阿富汗的国际联盟,并认为其对南亚地区的秩序构成了威胁。
印度一方面热衷于与美国及其盟友建立安全和军事联盟,另一方面也试图保持其对全球南方国家的领导地位,并加入了一些主要旨在破坏美国在全球的单边霸权的联盟,例如金砖国家联盟和上海安全合作组织——西方报道称之为“东方北约”。印度甚至带头努力说服该组织的国家允许伊朗在2023年加入该组织。
美国杂志《外交事务》发表的一篇分析文章认为,从总体来看,印度大战略中似乎有三个主要因素导致其与美国政策反复产生矛盾:第一,印度曾经遭受过西方殖民遗产的蹂躏;第二,印度对自身的期望及其作为一个大国应在世界版图上占据更好位置的愿景;第三,鉴于印度社会内部存在巨大的多样性,它对如何维持自身的凝聚力感到担忧。
但是,尽管出现了这些矛盾,华盛顿和新德里都积累了管控分歧、务实处理分歧的经验,并且没有对两国迅速发展的政治和安全关系产生任何重大影响。
巴基斯坦:敌对的朋友
在“911”袭击事件发生后,巴基斯坦与美国之间的关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损害——这些事件也将美国带到了巴基斯坦的家门口。巴基斯坦在战争期间没有向美国提供足够的支持,在塔利班政权垮台并试图
重新控制喀布尔之后的几年里,它也没有为美国提供足够的支持。在塔利班倒台后成立的阿富汗政权是印度的亲密盟友,这也使巴基斯坦的安全需要限制了它与美国合作以追击塔利班的能力。
在美国占领阿富汗的最后几年内,美国对巴基斯坦的愤怒不断升级,并宣布削减对巴基斯坦的所有援助,理由是“巴基斯坦未能镇压阿富汗的圣战分子,有时还为他们提供援助”。这也促使当时的巴基斯坦外交部长在2018年1月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宣布:美巴关系已经结束。
但该地区的动荡是无休止的。2021年美国撤出阿富汗,它与巴基斯坦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已经消除。在上周克什米尔袭击事件发生前的几天内,美国国务院南亚和中亚事务局高级官员埃里克·迈耶率领一个代表团前往伊斯兰堡,并在会见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时表示,美国公司热衷于投资巴基斯坦尚未开发的矿产储备。
此次讨论是在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与巴基斯坦外交部长达尔通话的两天后进行的鲁比奥在通话中表示,华盛顿有可能与伊斯兰堡就关键矿产进行合作。巴基斯坦的矿产储量包括大量的铜和金矿以及锂等必需矿物,估计覆盖面积超过23万平方英里,是英国面积的两倍多,从而引起了特朗普政府的重视。
此次升级将会走向何方?
渥太华大学职业发展研究所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专家卡姆兰·布哈里表示,克什米尔最近发生的事件是巴基斯坦圣战组织在过去25年内第5次袭击印度军事人员或民事人员。此前发生的袭击包括2001年12月针对印度议会的袭击、2008年11月的孟买袭击、2016年对印度陆军旅总部的袭击,以及2019年普尔瓦马安全部队的巴士爆炸事件。
尽管事态不断升级,但印度方面直到2016年才作出有力回应。印度政府将当年的回应称为“跨越控制线的外科手术式打击”——通过一支特种部队渗透至控制线,并摧毁了巴基斯坦方面的“武装分子藏身处”。尽管巴基斯坦当时否认其边境遭到了侵犯,但这一事件开创了一个先例——印度不再避免袭击巴基斯坦境内的武装设施。
在2019年普尔瓦马袭击事件发生后,印度不仅越过控制线发动地面攻击,还派遣战斗机袭击了巴基斯坦西北部城镇巴拉科特的一个疑似武装分子设施。巴基斯坦也发动了空袭作为回应,并袭击了控制线印度一侧的目标。在这场冲突中,巴基斯坦军队击落了一架米格-21战斗机并俘虏了机上的飞行员(后来飞行员被送回印度)。
这是自1971年战争以来,印巴双方战斗机首次越过控制线。同年,新德里已经废除了印度宪法第370条——该条款赋予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特殊地位,允许其制定独立宪法并实行自治,而该条款是对1947年克什米尔邦加入印度时设定条件的继承。
现在,虽然印度宣布中止了《印度河水域水资源条约》,但它也不太可能立即中断巴基斯坦的水供应,但从长远角度来看,这可能会严重威胁巴基斯坦的水资源和农业稳定,并增加双方发生军事升级的可能性。
自1960年签署该条约以来,尽管印巴两国关系处于极其关键的时刻,并持续发生战争和军事冲突,但该条约一直有效。但当前的升级反映了印度执政党(印度人民党)及其领导人总理莫迪所领导的右翼政府的强硬倾向。莫迪在上台前曾表示希望将克什米尔完全纳入印度边界。尽管该国的地缘政治需求可能会限制莫迪个人与巴基斯坦关系升级的倾向,但这一点不能一直被忽视。
虽然印巴双方可能都致力于在地理上限制克什米尔境内或控制线周围的任何军事升级,但紧张局势也有可能扩大到其他反应,例如空袭和特种部队的行动,类似于印度在2016年(部署特种部队并突破控制线)或在2019年(对巴基斯坦境内的精确目标实施空袭)的反应。
与此同时,巴基斯坦可能会采取有限的报复性打击、跨境渗透或升级控制线沿线的炮火和狙击活动。如果紧张局势继续升级,巴基斯坦还有可能会试射战术导弹,甚至是常规导弹,或者是在军事演习的旗号下采取侵略姿态。
由于战争在本质上是不可预测的,因此,一旦爆发战争,各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尽管其程度不同——可能是故意为之,也可能是出于误判,甚至是难以纠正的战地失误。印巴冲突之所以格外危险,这是因为自1969年中苏边界冲突以来,只有印度和巴基斯坦发生过直接军事冲突,这也使全世界处于一种非常特殊的冲突边缘。
美国会偏向哪一边?
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紧张局势升级,对中方来说可能是个好消息,但对美国来说则肯定相反。尽管如果对抗升级,中方可能会承担与伊斯兰堡结盟的后果,但阻碍新德里和华盛顿的遏制计划肯定会更加有效,因为届时印度将专注于其西部边界,而不是专注于发展其在印度洋的海军能力或发展其工业和商业基础。
但从美国的角度来看,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大规模对抗将会再次引发该地区建立长期平衡的战略矛盾。尽管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关系紧张,但美国也不会让巴基斯坦走到除了继续深化与中国的联盟而别无选择的地步,尤其是鉴于巴基斯坦无法在没有强大盟友的情况下独自对抗印度。
目前,南亚地区还不属于特朗普的优先考虑事项,其新的总统任期已经持续三个月了,但他还没有任命美国驻印度大使。如果他无法阻止局势的进一步升级,那么他未来面临的所有选择都将给美国带来一定的战略损失。
总而言之,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对抗与特朗普缓和全球冲突、集中精力对抗中国的首要目标相悖。特朗普的政府仍然面临着乌克兰及加沙地带无法轻易平息的战争,并且正在为与伊朗之间可能出现的紧张局势升级做准备,与此同时,一场新的战争也在南亚地区的遥远地平线上隐隐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