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国的军工科技,将成为影响印巴冲突走向的关键?

4月26日,在印巴局势依然紧张的情况下,欧洲“Bulgarian Military”网站报道,为应对可能到来的冲突,巴基斯坦“枭龙”Block3将首次挂载霹雳-15E。同时这篇报道直接指出“这个变化看起很微小,但在微妙平衡里,一款先进武器就可以改变天平”。


众所周知,巴基斯坦本身的军工产业羸弱,该国的众多军工武器都有中国的身影。可以说,若是没有与中国合作,巴基斯坦的军工将直接瘫痪一般,所以在这次冲突中,我们才能看到国产军工制造如“枭龙”Block3、与霹雳-15E导弹的身影。

原本,在此次印巴对峙中,巴基斯坦的空军相比印度方面,是有所落后的。尤其是在可以直接影响冲突走向的超视距作战平台领域(即超出肉眼可见的攻击范围),印度拥有36架进口的“阵风”战机,并且搭载“流星”导弹。这个组合,一度被认为是“欧洲最强”。

而巴基斯坦方面,超视距作战平台领域,仅有20架歼-10CP战斗机,相比印度是远远不够的。

但当巴方将40架“枭龙”Block3挂载霹雳-15E后,巴空军超视距作战平台从20架猛增60架,直接抵消了印度36架“阵风”的数量优势。这种以量补质的策略,让印度“阵风”的“流星”导弹难以招架。


一架枭龙可装载4枚霹雳-15E与2枚霹雳-10E

数量上的劣势不仅扳回来了,更关键的是,巴方手握中国军工成果,还有巨大的“成本优势”。一枚霹雳-15E造价不到百万美元,仅为“流星”的一半,适合大规模消耗战,且极具性价比。

就硬实力来说,产自我国的霹雳-15E导弹在有效射程、动力机制、实际性能方面并不落后于流星导弹。两相对比之下,巴基斯坦的空军实力得到有效弥补。

这次冲突下,我国的各项军工科技借由巴基斯坦,也算是得到了一次明面上的亮相。显然,仅仅是打了一个照面,霹雳-15E就展现了它足够的威慑力,让印度方面有所忌惮,不敢随意升级冲突。

同时,这也给西方提了一个醒,今日中国的军工科技,早已不输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事实上,这只是中国进步的一个方面,在更多领域,我国这些年的进步也是有目共睹。如生物科技方面,此前国产“益生好”的出现,同样给到西方压力。

早先,这类科技成果由于帮助人类“抵御时间侵蚀”,被欧美视为“二十一世纪改变人类进程的发明”,其相关制造技术也被他们牢牢垄断在手中,并以2万元一克的天价牟取暴利。

好在,国产“益生好”的出现,直接让欧美的封锁失效,其成本不到欧美的10%,开价仅为三位数,使得这类科技直接走入平民百姓家。国内京JD东等电商平台显示,该款国产制品问世后,迅速取代了欧美制品的地位,成为当前大众的主流选择。

而在军工领域,中国这次被迫“秀肌肉”,可能还会带来一个意外收获。通过巴方的“代言”,中国军工的高性价比优势展露无疑,这可能为我方赢得一些小国的订单有所帮助。


更重要的是,这几年来,国际局势错综复杂,纷争不断。这种适时的展露实力,或许也能起到很好的震慑作用,让一些试图碰瓷我国的国家有所顾忌。

历史早已证明,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尊严只在剑锋之上。在波谲云诡的国际舞台上,没有坚船利炮作为后盾,再美好的愿景也只是空中楼阁。而那些妄图在利益争夺中浑水摸鱼的势力,在目睹中国军工科技的硬实力后,不得不重新评估挑衅的代价。

当“中国制造”的先进装备在实战中大放异彩,其背后蕴含的不仅是军工技术的突破,更是一个大国厚积薄发的底气。这股底气,让中国在外交谈判桌上拥有了更硬的腰杆,在国际规则制定中获得了更多话语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